2000年5月21日,英国莎士比亚戏剧大师约翰·吉尔古德(JohnGielgud)以96岁高龄在伦敦西部白金汉郡他的家中与世长辞!噩耗传来,举世震惊,世界多家新闻媒体都做出了迅速而强烈的反应,各种纪念性、评论性文章及电视广播节目纷纷推出。与其说人们是在追思一代艺术大师,不如说是在为一个失去的艺术时代而唱着低沉伤痛的挽歌。
吉尔古德1904年4月14日出生于伦敦市,是英国戏剧电影电视演员、戏剧总监和导演,被认为是其同时代人中最伟大的舞台和荧屏表演家之一,尤其是一名伟大莎士比亚戏剧演员。吉尔古德是英国负有盛名的女演员艾伦·特瑞(EllenTerry)的侄外孙,先后在威斯敏斯特中学和伦敦皇家戏剧艺术学院接受教育,1921年在欧尔德维克剧院首度登台演出。1953年,因其对戏剧所作杰出贡献而被封爵。曾经因在电影《亚瑟》中出色的表演而获得奥斯卡奖,还三次获得美国戏剧界最高奖——托尼奖。吉尔古德漫长的一生主要是作为莎士比亚戏剧角色的杰出扮演者而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心目中,他几乎演遍了莎翁剧中的所有主要人物形象。
在26岁时,吉尔古德演出了《哈姆莱特》,这是英国戏剧史上第一次把剧中主要角色交给一位不足四十岁的演员来扮演。尽管1924年他所扮演的迷人但柔弱无力的罗密欧奠定了其作为一流演员的地位,但正是1929年饰演的哈姆莱特形象令世人信服了他的重要性:他为二十世纪中叶重新定义了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形象。
吉尔古德的演技是革命性的,他发展了该剧中与哈姆莱特相关的部分,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包括吉尔古德本人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他的表演更多地是诉诸声音,而不是依靠身体,或者说是以嗓音,而不是力量取胜。初次观看其表演,很少有人不被吉尔古德美妙无匹、宛如大提琴的嗓子所倾倒的。“他的脑袋是比其躯体更灵活的一件工具”,而且他能“使身体的其他部分与之融为一体”。当他扮演哈姆莱特、安哲鲁、普洛斯彼罗、罗密欧、理查二世和李尔王时尤其如此。“当吉尔古德说台词时,我能听出莎士比亚在思考”,美国著名表演培训师李·斯特拉斯伯格(LeeStrasberg)如是说。从吉尔古德口里说出的台词能直达受众的内心深处,因为它们是从其血液中流出来的。皇家莎士比亚戏剧公司声音总监西塞莉·波瑞女士说:“他具有进入语言天地,而把我们带入另外一个世界的天赋”,他打动的不是一颗两颗,而是千百万颗心。的确,吉尔古德那从不出错的声音暗示的感觉,就像那令人愉悦的双簧管在不可思议地自己演奏。然而他带来了精确的技艺、敏锐的智慧和令人惊奇的丰富性。他是在用心灵去感悟、体验剧中人物所思、所感、所作所为,他丰富细腻的感触、全身心的投入,加上精湛独到而变化多样的演技,使得他扮演的每一个人物都有其鲜明生动的个性,不仅能在舞台、荧屏上赢得掌声与鲜花,而且能长久地存留在人们的记忆灵府中。这一切在他扮演的哈姆莱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正是凭着哈姆莱特这一角色以及在《理查二世》中的表演,吉尔古德成为英国主要的莎士比亚戏剧演员,加上他随后扮演的罗密欧、麦克白、普洛斯彼罗和安东尼等角色,他被誉为英国戏剧界首屈一指的莎士比亚阐释者。
在二十世纪英国戏剧舞台,以扮演莎剧角色而广为人知的演员可谓名家辈出,吉尔古德、奥利佛(LaurenceOlivier)、拉尔夫·理查森(RalphRichardson)、埃利克·吉尼斯(AlecGuinness)、迈克尔·瑞德格雷夫(M.Redgrave)、唐纳德·沃尔费(D.Wolfit)、厄第斯·伊文斯、佩吉·阿什克洛夫(PeggyAshcroft)、保罗·斯克菲尔德、理查德·伯顿和安东尼·奎勒皆是个中翘楚。尤以吉尔古德、奥利佛和理查森组成的戏剧表演三巨头最为引人注目,他们三人统治了英国舞台差不多三十年。因此,要对吉尔古德的表演艺术有更深刻的认识,就不能不谈到理查森和奥利佛,尤其是后者。
“吉尔古德在这三人中”,批评家说,是“他的时代最卓越感情最细腻的莎剧演员”。吉尔古德最令人叫绝的就是他的多才多艺。在二十世纪的英国戏剧舞台上,还没有谁像他那样因为能够表演莎剧中那么多性格迥异的角色而一一获得高度肯定与赞扬。但令人遗憾的是,他没有能够像其主要对手奥利佛那样扮演电影中的伟大悲剧角色,这,或许是他在一般民众那里名气不敌奥利佛的一个重要原因。直到九十好几岁,他才开始在电台为自己扮演的重要角色录音,他的声音一如往常美妙动人,这一点奥利佛难以望其项背。如果一定要指出二者最大的不同,或许可以说,吉尔古德是莎士比亚谦卑的“仆人”,而奥利佛则往往以自己的理解,并且大多是有悖常理的理解来扮演莎翁剧中的角色。举例来说,当奥利佛出演奥瑟罗(由理查森扮演)旗官伊阿古时,接受了伊阿古是同性恋者———偷偷地爱上了这个摩尔人———的弗洛伊德观念。在著名的诱惑一场的高潮,当他的“伊阿古”出其不意地亲吻其双唇时,理查森给吓坏了。奥利佛也把相同的俄狄浦斯情节加诸(吉尔古德扮演的)哈姆莱特王子,吉尔古德的惊讶丝毫不啻当初的理查森。看来弗洛伊德应该对此承担相当大的责任。
吉尔古德则以忠实公平地对待莎士比亚为乐。而且他相信莎翁与观众都更喜欢忠实于莎剧原文,而不是对其“次文本”进行胡说八道的现代化,一如奥利佛那样。奥利佛总是极受女子赞赏的演员,还是好莱坞的双料明星,但是行家们更偏爱吉尔古德:一个有说服力的事实就是,在吉尔古德—奥利佛对抗中,埃利克·吉尼斯,一位伟大而睿智的莎剧演员,是吉尔古德的坚决拥护者。在1930年代,奥利佛的名声开始盖过吉尔古德,他为莎士比亚戏剧表演带来了一种令人兴奋的新风格:粗俗与健美,他使得吉尔古德对莎剧诗歌颤抖的朗读显得过时了。
在1960年代早期,吉尔古德和奥利佛都在其艺术生涯中首次演出《奥瑟罗》。吉尔古德用他一贯音乐般的嗓子说出剧中无韵诗,但是力量上和声音上都过于轻柔,以致扮演的这位武士不能令人信服。奥利佛则演得盛气凌人:加深了其声音,把这位高贵的摩尔人演成了一名狂野的、忌妒心浓厚的非洲人。这完全是对这出戏的误读,但是奥利佛的表演令人兴奋、惊奇。显然,吉尔古德和奥利佛所扮演的这一角色均以失败告终,但是奥利佛扮演的奥瑟罗是巨大而成功的失败。区别只在于,奥利佛即使在最悖逆常理时,也总是懂得如何让台下的观众兴奋,他是戏剧艺术中蛊惑民心的政客,正如吉尔古德是戏剧艺术最后一位贵族一样。剧作家克里斯托弗·弗莱恰当地指出:“奥利佛是较吉尔古德伟大的戏剧演员,但作为悲剧演员的吉尔古德更加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