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9年12月27日 /美通社/ -- 以下为来自中国网标题为《云河都市研究院:发展动力极化成中国城市发展大趋势》的报道:
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城市发展呈现出非常明显的集中与分化的现象。在各种功能上对上位城市高度集中的现象日渐突出,而且越是高端的功能,这种集中的程度越高。与此相对应,城市之间的分化现象日趋严重,也就是所谓“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
云河都市研究院运用《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18》发布12组数据排名前30位的城市,从全国29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表现对诸多重要指标和功能的集中度进行分析,详解“发展动力极化现象”。
GDP排名前30位城市
中国GDP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天津、苏州、成都、武汉、杭州,这10个城市的GDP总量占全国GDP总量的23.6%。排名前30位城市的GDP总量更是占到全国的43.5%。也就是说,上位10%的城市创造了全国4成以上的GDP,中国经济发展高度依赖GDP排名前30位城市的现象明显。
DID人口排名前30位城市
密度是讨论城市问题一个至为重要的关键,“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将每平方公里5000人以上的地区定义成DID(Densely Inhabited District:人口高密集地区),对人口密度进行准确有效的分析。
DID人口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重庆、成都、武汉、东莞、温州,这10个城市的DID总人口占全国DID总人口的22.8%。排名前30位城市的DID总人口更是占到全国的43.2%。也就是说,今天在DID人口排名上位10%的城市集中了全国超过4成以上的DID人口。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将中国29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GDP与DID人口进行相关关系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高达0.93,呈显“完全相关关系”。而且,对比GDP和DID人口这两个指标排名前30位的城市,竟然有26个城市是重合的(顺序有所不同)。这一切都显示了DID人口的重要性,今后中国的城市发展需要高度关注DID人口的规模和品质。
主板上市公司排名前30位城市
在上海、深圳、香港三大主板上市的公司数量排名前3位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这3个城市的主板上市公司总量占全国主板上市公司总数的39.6%。排名前30位城市的主板上市公司总量更是占到全国的69.7%。也就是说,今天在主板上市公司排名上位10%的城市集中了全国近7成的主板上市公司。
主板上市公司向大城市,特别是向中心城市高度集中的态势越来越明显。
世界500强中国企业排名前30位城市
30年前的1989年,财富世界500强中的中国企业只有3家。然而到2018年,中国有105家企业跻身其中,数量仅次于美国的126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还有3家中国企业入围前10位。
世界500强中国企业集中分布在28座中国城市,其中66.7%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3座城市。相比普通的主板上市公司,跻身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向全国性中心城市集聚的集中指向更加强烈。
从对主板上市公司排名前30位城市和世界500强中国企业排名前30位城市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最优秀企业的总部,也就是所谓经济的中枢管理功能高度集中在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代表的上位中心城市。
制造业辐射力排名前30位城市
制造业辐射力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为深圳、上海、东莞、苏州、佛山、广州、宁波、天津、杭州、厦门,这10个城市无一例外都有着便捷利用大型集装箱港口的优势,10城市货物出口总额占到全国的48.2%。排名前30位城市货物出口总额更是高达全国的74.9%。也就是说,在中国今天制造业辐射力上位10%的城市创造了全国3/4的货物出口。
IT产业辐射力排名前30位城市
IT产业辐射力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南京、广州、福州、济南、西安,这10个城市的IT业就业人数总量、主板IT业上市公司数量、中小企业板IT业上市公司数量,以及创业板IT业上市公司数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达到52.8%、76.1%、60%、81%。排名前30位城市的IT业就业人数总量、主板IT业上市公司数量、中小企业板IT业上市公司数量,以及创业板IT业上市公司数量占全国的比重更是分别达到68%、94%、78.2%、91.2%。中国IT产业向IT产业辐射力排名上位城市高度集中集聚的状况十分显著。
今天,虽然中国的大部分城市都在把IT产业作为重点产业着力发展,但现实情况却是IT产业高度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南京、广州等城市,其向特定城市集中和收敛的程度甚至远胜于制造业。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谋求发展IT产业的城市需要认真研究和剖析IT产业发展所必备的条件。
高等教育辐射力排名前30位城市
高等教育辐射力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武汉、南京、西安、广州、长沙、成都、天津、哈尔滨,这10个城市的211 & 985大学总数、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总数分别达到全国的69.3%、26.0%。排名前30位城市的211 & 985大学总数、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总数的更是分别达到全国的92.8%、57.1%。今天中国的高等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向高等教育辐射力排名上位城市高度集中的状况十分显著。
科技辐射力排名前30位城市
科技辐射力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广州、杭州、西安、天津、苏州、南京,这10个城市的R&D人力资源总量、专利授权总量分别达到全国的36.3%、33.2%。排名前30位城市的R&D人力资源总量、专利授权总量更是分别达到全国的59.8%、62.6%。今天中国的科技资源向科技辐射力排名上位城市高度集中的状况十分显著。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科技辐射力排名前30位城市实现了比其他城市更好的科技研发效率,以及更好的市场转化效率。
文化体育娱乐辐射力排名前30位城市
文化体育娱乐辐射力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深圳、武汉、杭州、南京、西安、郑州,这10个城市的影剧院票房总额、观影人次总数分别达到全国的34%、30.6%。排名前30位城市的影剧院票房总额、观影人次总数更是分别达到全国的57.7%、54.6%。
今天在中国无论是文化体育娱乐资源,还是以票房为代表的文化体育娱乐消费向文化体育娱乐辐射力排名上位城市高度集中的状况十分显著。
餐饮酒店辐射力排名前30位城市
餐饮酒店辐射力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杭州、苏州、三亚、西安、厦门,这10个城市的五星级酒店数量、国际顶级餐厅数量分别达到全国的35.7%、77.1%。该辐射量排名前30位城市的五星级酒店数量、国际顶级餐厅数量的更是分别达到全国的61.1%、91.8%。中国的高端餐饮酒店向餐饮酒店辐射力排名上位城市高度集中的状况十分显著。
利用《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18》,云河都市研究院对IT产业辐射力和餐饮酒店辐射力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发现,两者的相关系数达到0.9,两者之间存在着“完全相关关系”。作为典型交流经济的IT产业,收入高、见识广的IT产业主导者们大多“好吃”,“吃”本身无疑也是他们“交流”的一个重要的场景。
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南京、广州,是IT产业辐射力最强大的前7位城市,这些城市无疑都是中国的美食之城。今天,吃得好已经是城市发展交流经济不容忽视的“重要生产力”。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制造业辐射力与餐饮酒店辐射力的相关系数竟然只有0.68。显然,相对IT产业,制造业人群对美食的敏感性要低得多。
集装箱港口便利性排名前30位城市
集装箱港口便利性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为上海、深圳、宁波、广州、青岛、天津、厦门、大连、苏州、营口,这10个城市的港口集装箱吞吐总量占到全国的82%。排名前30位城市的港口集装箱吞吐总量更是高达全国的97.8%。换句话说,中国今天几乎所有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都被集装箱港口便利性排名上位10%城市所囊括。
云河都市研究院利用《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18》,将中国29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货物出口额与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两者之间高度密切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81,呈显“极强相关关系”。而且,在制造业辐射力和集装箱港口便利性这两个指标排名前30位城市中,竟然有24个城市是重合的(顺序有所不同)。这一切都显示,制造业,特别是出口工业高度依赖优良的港口条件。可以预见,今后中国的制造业,特别是出口工业还将越来越向港口条件优越的城市持续、高度地集中与集聚。
对工业发展与港口条件关系的清醒认识,将对中国未来工业布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今天,中国应该认真检讨过去工业化在空间上遍地开花的模式,反思在内陆地区实施分散型工业化的不合理和低效率,谋求未来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机场便利性排名前30位城市
机场便利性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昆明、重庆、杭州、西安、厦门,这10个城市的旅客吞吐总量和货邮吞吐总量分别占到全国的49.9%和73.5%。排名前30位城市的的旅客吞吐总量和货邮吞吐总量更是分别占到全国的81.3%和92.9%。可以看到实际上,在中国今天大部分的航空运输人流和物流都高度集中在机场便利性排名上位10%的城市。
云河都市研究院利用《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18》,对中国29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IT产业辐射力与机场便利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两者之间高度密切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82,呈显“极强相关关系”,甚至更甚于制造业辐射力与集装箱港口便利性之间的相关关系。在IT产业辐射力和机场便利性这两个指标排名前30位城市中,竟然有21个城市是重合的(顺序有所不同)。这一切都显示,作为交流经济的代表产业,IT产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便捷的机场条件。可以预见,今后的IT产业还将越来越向机场条件优越的城市持续、高度地集中和集聚。
今天在中国无论是经济总量、DID人口总量,还是各类功能都已经向少数的大城市、超大城市、大城市群高度集中,而且还呈现出越是高端的功能,越向上位城市集中集聚的现象。可以预见,这种趋势还将愈演愈烈。因此,如何优化这些集聚各类中心功能的大城市、超大城市、大城市群的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对中国未来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链接:http://news.china.com.cn/txt/2019-12/26/content_75552472.htm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