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7年1月13日电 /美通社/ -- 世界500强企业 -- 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华信”)董事会主席叶简明在2017年最近一次内部高层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畅谈当前的国际能源态势以及中国华信等民营油气企业应当采取何种应对策略,争取在国际舞台获得更多话语权。(以下为白益民根据叶简明讲话内容节选整理)
谁在控制全世界的石油资源?
在国际政治经济战略平衡上,各个国家很重要的手段在于货币调控。货币调控有一个作用就是影响资产的定价、汇率的定价、货币的定价。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人民币汇率的定价基础主要是根据美元,国家持有多少美元,就相应多发行多少人民币。
中国的M2(广义货币)目前有150多万亿,实际可能保持110万亿左右是比较合适的,这样就相当于要把40多万亿收回来。为什么有这么多钱,又到处缺钱?就是因为这一收回,就造成了流动性非常的紧张。
其实在实际国际分工中,美国是作为品牌运营、技术研发,中国更多是产品的生产加工。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轮民营加工业就首先出问题,民营企业没有充分的流动性支持,加工业的资金成本也一下就升高了。
那么这些生产加工业到底有多么重要呢?实际上是支撑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同时,我们国家也想借着“中国制造”的巨大能量从而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这是我们国家目前很重要的一个战略。
美元与黄金脱钩以后,跟石油挂钩,最后又说是跟石油脱钩,实际上并没有脱钩,为什么没有脱钩?因为除了燃料,我们现在所有的生活用品,也几乎都是以石油化工品作为原料的。美国要维护其霸权,就一定要控制全世界的石油资源,目的是要控制最重要的原材料资源。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变成了美国石油化工品的加工厂,之后再由美国来销售、品牌运营,这其实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美经济关系形成的一种和谐互利的平衡态势。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元实施了量化宽松政策,奥巴马提出再工业化,这个平衡态势就开始受到了挑战。
如何掌握石油价格的话语权?
在这样的国际政治经济的背景下,中央便提出要加强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为什么中国的石油储备只够用一周?因为中国的储备叫小储备,比如福建有个炼油厂炼力是500万吨,它只要在炼油厂旁边建个相应规模的原油和成品油储备,满足加工周转的需要,并不能形成国家的战略性储备。
为什么“三桶油”他们不做战略储备?因为做这个基本不赚钱,他们也不需要储备那么多油来赚钱,而这恰恰形成民营油气企业的发展机会,就像古人讲的那样,“得在时,不在争”。不仅是要在国内规划布局石油的战略储备,更要在中东、欧洲建立起石油的储备中转库,并与国内储备形成积极串换。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欧洲及中东地区的油气终端布局呢?实际国际原油价格基本上是被中间的欧美日财团操控的。财团怎么操控?产油国的石油生产出来之后,所有的石油权益都被这些国际贸易商买走了,因为我们国家石油严重依赖进口,是刚性需求,这些中间贸易商以很高的价格卖给我们,造成我们的成本很高,利润也没有了。
那么一旦我们国家控制了欧洲的油气终端,具备了很大市场容量,并将这个大容量的市场跟中国市场进行联动,中国就可以拥有石油价格的话语权,从而摆脱欧美日财团对价格的操控。
民营油气企业怎样才能走得更远?
我们知道石油是资金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民营企业哪里有这么多稳定的资金?建立完善的金融支撑平台就是利用金融来服务企业产业投资的重要手段,民营企业必须要产融结合才能走远。
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着进一步外汇外流的风险,为什么会外流?因为目前中国的资产都是根据房地产和加工业等资产作为定价的,这个价格已经过高。特别是2008年金融资产放开以后,很多外汇投进来,带动资产价格升高,到后来已经没有利润了,因此这些个外汇是一定要出逃的。
面对外汇出逃的不利局面,中国企业有必要在欧洲实现控股银行,首先打通海外资金的通道,之后再在国内设立相应的中外合资银行,努力把欧洲的资金注入到国内来,这样企业的资金就会非常稳定,并且可以支持国内外投资的进一步合作。
自2002年成立以来,中国华信都一直践行着为国家战略服务的企业使命,积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并在加强国家石油能源战略储备和实现企业“产融”结合方面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