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善心汇的执行董事董建华先生向与会专家介绍、解答了善心汇的商业模式——其海南的黄花梨庄园、文化旅游产业等,以及何以他们盈利的资金足以覆盖对那么多贫困人士的帮扶等。会议对善心汇是一种新经济模式、其“命运共同体”的起心立念、对共享经济与大数据、互联网+的应用等予以肯定。 去年9月,我接到一个采访任务,访问一家名为“善心汇”的企业的董事长。 照例访谈前要做功课——了解该企业与被访人的情况。浏览了下企业方提供的材料,感觉很是奇特。很少有公司的简介中提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又上网去搜,跃入眼帘的有几则负面讯息…… 我供职于广东前海一家金融类杂志,该期杂志的主题是精准扶贫,而之所以采访善心汇,是因为据说该公司正是一直在做这样的事。 见到了采访对象,善心汇企业的董事长张天明先生。他是一个衣着朴素、慈眉善目的中年男人,笑的时候,有点像弥勒。当时张天明先生介绍了善心汇平台,讲解了他们“扶贫济困、均富互生”的发展目标和创建原因、运营体系等,老实说,我听得有点云里雾里。因为涵盖的信息量实在太大,涉及传统文化、共产主义核心理念、O2O、大数据、网上商城、实业、互联网+等一系列东西。时间关系,便针对精准扶贫问了一些问题,形成了一篇访谈。
后来再次遇到张天明先生,是在一次互生经济研讨会上。会议的主题便是把善心汇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进行探讨,探讨其可行性。但是遗憾地说,会议并没有得出一个确切的结论,我也仍然没有完全理解这个善心汇模式。 一个偶然,我得知竟然连杂志社的前台小弟都是善心汇会员,不由大大惊诧了。他说既可以做善事又可以赚钱,这么好的事哪里找。张天明先生也曾建议我注册善心汇平台,我只笑笑,不以为意。对于不懂的事物,我在未了解前向来不碰;至于赚钱,我觉得有些钱是我该赚的,而有些不是,我是一个金融专业出身、但连股票都不炒的人。保守?也许吧。
前些天,得知北京要召开一次“命运共同体循环新经济模式专家研讨会”,是由中国国际金融资产管理研究院主办,邀请各领域专家教授,以善心汇文化产业集团为研究案例,对其“命运共同体循环新经济模式”的框架构想进行共同探讨,看其可行性,从政治、社科、经济、金融、法律、模式等方面提供专业的意见、建议或指导。于是向社里申请参加,想要亲自去听取一下各位专家学者的论证。
4月9日下午,会议在清华紫光国际交流中心召开。出席的有中央党校教授、博导、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思想政治工作教研室主任、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主任、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中国国际金融资产管理研究院院长、中国廉政行为研究会副会长副秘书长等,各领域资深专家学者,济济一堂。 善心汇的执行董事董建华先生向与会专家介绍、解答了善心汇的商业模式——其海南的黄花梨庄园、文化旅游产业等,以及何以他们盈利的资金足以覆盖对那么多贫困人士的帮扶等。会议对善心汇是一种新经济模式、其“命运共同体”的起心立念、对共享经济与大数据、互联网+的应用等予以肯定。 会议持续了整个下午,发言、探讨很热切。会议最后张天明先生发言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别说扶贫是国家的事,与企业无关,无论别人看不看得懂、能不能够明白,他的初心总不改变。 我笑了,觉得这真是一个固执的人。 研讨会结束,会后将组建一个专家组,继续对善心汇模式进行讨论。
我去向张天明先生和董建华先生询问一些不了解的事情,问题越问越多。董建华先生说,我马上要前往贵州去落地“中农善心扶贫超市”,不如跟我去实地看看,也许你就明白了。 于是6小时航程(其中3小时是航班延误、生生在飞机上坐着度过的)又3小时车程后,11号夜里12点,我随同善心汇的执行董事、中农善心扶贫办主任董建华先生抵达了贵州毕节的赫章。
赫章有家企业“金果缘核桃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当初经营困难、无以为继时遇到了善心汇,善心汇为其注资,使其得以生存延续下来。金果缘的刘总成为善心汇忠心耿耿的会员之一,此次毕节的扶贫超市落地就由他牵头、积极推动。
次日一早,剧烈颠簸、尘土飞扬中,我随董主任到了赫章的野马川镇。见村干部、村民,去信用社、小商店,上山下乡,各种走访、洽谈。 贵州山水贫瘠,土地少,许多人都生活在困苦中。单一个野马川镇就有贫困户1624户,贫困人口6236人。随着一路走访,在董主任不断与各界人士的介绍讲解中,我总算明白了“中农善心扶贫超市”的运作模式。 简单说,即是在当地开设一家到数家帮扶贫困人士的超市,他们可以在超市中领取必要的日常生活物资,米面油、牙膏毛巾洗发水等。无需付钱,只在最初核准他们身份的一张卡上做记录,该卡有中农善心公司为其注入的消费额度,一般是每户一年三千元的标准。如此,首先保障他们的日常生活,令他们没有如何生存的后顾之忧,然后再帮助他们先脱贫,再致富。 超市由当地爱心人士开办,中农善心为其提供开办资金和货品。货品由善心汇的网上商城提供。
由此问题来了……在和当地政府的相关人士交流中,有人表示不解:唔,你们做的是好事,但,你们的钱从哪里来?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做这样的事,你们有什么好处? 那天在车上,有人讲了一个笑话,说是有个人在外创业致富衣锦还乡,然后拿出30万来分给村里的穷困者和孤寡老人,于是有人质疑,媒体也出动调查采访,他的钱是哪来的?干不干净?他为什么要这么干? 当时听的人都笑了。我也笑了,笑完却觉得愤怒。 退一万步讲,就算那人的钱来路不正,哪怕是洗黑钱呢,就不准人家良心发现,用来做善事?那些钱有没有真正到达贫困者的手中、有没有切实帮助到一些人,恐怕才是大家更应该关注的吧? 董主任起初努力向相关人士解释善心汇的企业理念和文化,讲他们的发心,但是多数时候换来的是不理解和质疑。于是后来他不再讲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了,只是单纯讲商业模式和盈利方式,收藏起了自己的情怀,摇身一变只做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
于是大家都明白了。哦,难怪呢,我说呢,你们这么积极做这件事,原来其中有这么大好处和利润啊。 首先,与扶贫超市相关的所有使用人,用善心汇的平台不是免费的,他们收取会费,每人每年300元。其次,善心汇商城的商品都是利润空间不错的,超市越多,销售的商品越多,他们的利润越丰厚。他们采用了一种善心币,相当于消费积分,消费得越多,积分越高,而积分可以兑换,所以极大增强了会员的粘性,会员日益发展壮大。至于所谓扶贫嘛,被帮扶的农户要把自己的农副产品拿到善心汇的平台上销售,他们自己也要成为善心汇的会员;至于他们可以免费领取的每年3000元日用……善心汇现在有280万会员,单是会费收入每年就有8.4亿元,不算其它产业收入,仅这一笔就是不小的数目,所以他们拿出一点点来奉献社会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一方面为企业赢得了美誉度,另一方面,说白了,也许就是个噱头,便于在全国各地开更多超市、跑马圈地嘛……商人嘛,最终目的还不都是为了赚钱,偏他们高谈什么利国利民、扶危济困,绕这么大一圈。
董主任有一刻沉默,然后闷头喝了几口酒。毕节海拔1560米,我记得董主任说他高反,一直滴酒不沾的。后来他再抬起头,笑了,对相关人士说,那么,我们的中农善心扶贫超市,你们支持吗? 相关人士一面点头,一面仍然态度暧昧:兹事体大,我们要好好研究研究。 金果缘的刘总后来说,不用坐等政府支持了,这么好的超市,能够帮助那么多人,我自己先干了。 还在赫章走访、和当地爱心人士洽谈超市开办的细节时,董主任接到开赴广西贺州的工作团队的电话:广西第一个中农善心利民店已与当地政府谈好,要在旺村落地了。 我继续随董主任奔往贺州旺村,想要亲眼见见落地状况。 毕节到贺州的交通非常不便利,研究多条路线组合后,我们当晚从毕节飞往广州,然后次日一大早从广州搭高铁到贺州。出了贺州站,当地爱心人士莫姐来接我们,又两个多小时的盘曲山路,到了旺村。 旺村的中农善心工作组是从北京开拔过来的,与当地爱心人士一起,多方洽谈、落实,终于要落地一家利民店。
看着眼前山清水秀、满眼绿色、气候宜人的旺村,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样美丽的地方,竟然有许多人穷苦得一年到头吃不上肉。有一个村民,因为太想吃肉了,就砍了自家地里的两棵树,想要卖掉买肉,结果因触犯了不得砍伐的法令被关押起来……如果牢狱里能够吃上肉,或许他也觉得值了吧? 一抵达,董主任便马不停蹄地工作起来,与各方人士洽谈、敲定最后细节。 各处往返奔波的途中,董主任曾和我闲谈。说,善心汇现在走的路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所以无从借鉴。他们是在摸索中前行,所以一路上遇到任何问题、困难、不理解,都是正常的。他相信他们有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这次,在与旺村相关人士的交谈中,董主任就完善了扶贫超市运作中可能存在的漏洞——会不会有人因为获得了帮扶,反而不思进取、一味坐等扶贫?如此岂不是反而伤害了他们自己和帮助他们的人? 中农善心引入了一个“工分”机制。每一个被帮扶的对象,每月都要拿出10天来“赚”工分——譬如帮助邻里、为村里打扫卫生等,出勤一天计一个工分,工分用来保证他获得基本必需的帮扶。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如此,就引导大家懂得天道酬勤,杜绝纵容不劳而获者。
4月16日一大早,中农善心工作组的工作者们便开始了忙碌。在旺村的文化广场上贴标语,堆放粮油、日用品,准备利民店挂牌的相关准备工作。九点钟,广场上便聚集了一大群当地百姓。 十点钟,董主任不用麦克风,站在第一间中农善心利民店的门口,扯着嗓子开始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讲话。讲话很简短,很平实,没有浮夸辞藻,不过表达了中农善心企业的一片拳拳之心。 工作人员们开始有条不紊地发放日用品。每一位需要的村民只需做简单登记,便可到物品处领取毛巾、米、油等日用品。广场上一片沸腾,身着壮族服饰的村民们跳起了竹竿舞。 我在人群中穿梭,用手机抓取一个个瞬间。我的镜头捕捉到的不是画面,而是热烈、赤诚、关爱与感激。
当天中午,我们一行八人便启程奔往深圳了。因为当天晚上,在深圳湾体育馆,善心汇将举办一场大型公益演出的首演:《我的祖国》——乔羽作品演唱会。 下午5点,我们抵达深圳。 看到网上有人说善心汇是一场大骗局,是庞氏骗局,还涉嫌非法集资。我不能说最初自己没有过这样的担忧,没有怀疑过它是一场圈钱的骗局。但是从北京那场专家研讨会上的各种质疑与解答开始,到贵州、广西这一路的亲身所见所闻,我能够说的只是: 一个人不穿上别人的鞋走上十里,就不要试图去评判别人。这世上原有许多我们不理解不知道的事物,不能够因为我们自己的局限就去否定别人的境界。
古来圣贤多寂寞,也许我们身边就是有那种发大愿行大善的人呢?信不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亲身去看、去了解,然后再做出自己的判断。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有的人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担心自己穷得要饿死而嫉恨别人为什么比自己富裕,而我,只关注这件事中声称的主体有没有最终受益——那些被帮扶的对象有没有得到帮扶、生活有没有就此改善、有没有获得改变命运的机会;同时,善心汇的会员们究竟是不是自愿、有没有在这个平台上获得自己想要的?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哪怕善心汇是万恶的资本家,我也只敬佩他们生财有道。 对于那些以为善心汇的模式是借东墙补西墙、担心一旦资金链断掉、便会造成会员大面积损失的看法与言论,我的理解是:其一,善心汇本身的收入不菲,目前会费年收入8.4亿元之外,还有牧业、饮料业、旅游业等多个实体项目在盈利,所以崩盘没那么容易。其二,最重要一点是,善心汇的运作模式并不完全是用现金在交易和流通,事实上许多项目采用了虚拟货币与区块链技术。许多帮扶都在会员之间发生,资金并不进入善心汇的囊中,是一个会员从自己的银行账户打往另一个会员的银行账户,所以不存在善心汇卷款跑路的风险。说白了,善心汇用于投资的钱,是人家善心汇自己口袋里的。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走出路来。
最后,我想用去年采访张天明先生的那篇访谈里的话结尾: 秉承“以市场需求为标准,以消费者利益为基石,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原则,推崇共赢”的原则,也许才是理性分析一个行业、做出选择的正确方式。在创新浪潮中,我们应该用包容、革新的眼光和思维,不拘泥于经济形态、销售方式、市场定义,接纳新的经济体制,共同爱护、推动创新经济形态的发展,做出理性的判断。
(G3商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