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一周年。去年的这一天,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了《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意向。
2015年的互联网金融处于急速扩张的阶段,P2P平台资质良莠不齐,风险频发。《指导意见》的出台,对行业来说是一盏指路的明灯。经过一年时间的落实,监管工作有哪些进展?现在的P2P行业有何变化?我们又该如何进行投资?
监管摸排工作稳步推进 洗牌大幕将起
过去一年里,在《指导意见》的基调下,监管进一步细分,出台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等政策文件,而随着监管靴子的落地,各地积极响应:上海市工商局暂停互联网金融公司注册、北京规定暂停核准跟互联网金融相关的企业和个体户名称、深圳暂停全市新增互联网金融企业名称及经营范围的商事登记注册等等。
除此之外,各地的摸排工作也均系统展开。北京发布产品登记和信息披露系统,对全市的网贷平台进行排查,所有在北京市发行理财产品的平台、机构必须到北京网贷协会进行登记;上海出台全国第一个P2P信披细则,要求平台披露包括主体信息、产品信息、业务信息、财务信息、其他信息五大类共49项信息,协会将根据信披情况给平台评定星级和排序公示;广州研讨批量存管模式,要求未实现银行资金存管的P2P平台,批量接入存管模式,而协会将通过核验网贷存管通交易数据与银行实际资金交易和余额数据,对风险进行监督及预警,实现平台资金存管,监管风险监控。
除上述地区外,其他地区的互联网金融协会及地方金融办都有所行动。根据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时间表,今年7月底将完成初步摸排,8月份开始实施清理整顿,行业洗牌大幕将启。
平台减少收益降低 行业趋于理性发展
平台数量持续下降。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16年1月至6月新成立P2P平台共238家,环比2015年同期下降80.4%,从趋势看,新成立P2P平台的高峰是2014年到2015年,全国正常运营平台数量在2015年11月达到最高峰之后逐月下降,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正常运营平台数共3105家。同一时间段,还有515家平台退出,其中出现跑路、提现困难、经侦介入等现象的平台为268家,占比52%,良性自主退出的247家,占比48%,几乎是1:1。
收益率逐步降低。今年上半年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11.31%,比去年全年的综合收益率下降了1.98%,国内P2P网贷行业平均收益率呈现了连续6个月跌幅的形势,6月份国内整体收益率降至10.38%。
通过以上数据发现,随着监管的进行,P2P平台从最初的野蛮生长以及“跑路狂潮”逐渐趋于理性发展。新成立平台的数量急剧下降,P2P平台良性退出数量增加,行业的综合收益率也在降低,这都是行业趋于合规化的表现。
交易量保持上升 优质平台将成抢手选择
虽然平台数量持续减少,P2P网贷行业成交量却屡创新高。截至今年6月底,P2P网贷行业累计成交量达到了22075.06亿,上半年累计成交量为8422.85亿。同时,今年6月P2P网贷行业单月成交量达到了1713.71亿元,比去年6月增长了159.83%。网贷行业单月成交量迭创新高的同时,网贷行业贷款余额达到了6212.61亿元,相比2015年底增长超过了2000亿元,表明仍有大量资金涌入P2P行业。
对此,星投资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韩忠正表示:“这为投资者传递了一个信息,P2P行业仍具较大发展潜力,但是单纯依靠高息去吸引投资者的经营模式已经不再受欢迎,打造安全、合规、优质的平台将是未来P2P平台的发展趋势。”
以星投资为例,星投资从成立之初就严格把控所有投资项目,线上甄选线下实地考察相结合,专心打造优质项目,有效保障投资者资金安全。在行业监管前的超高收益率风潮中并未突出,因为项目要求高、审查严,收益率无法过高。但在行业监管推行后逐步受到了投资人的欢迎,资金收益的安全管理赢得了投资者的信赖,这表明投资人选择平台的关注点已经改变,未来优质平台将成为抢手选择。
随着监管的加强,P2P行业还会继续洗牌,仍会有不良平台逐步退出。但是行业发展前景依旧可观,业内人士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2万亿,未来P2P网贷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