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监管之下,众筹将死显然仍余音绕梁,特别是唱衰股权众筹的声音尤为响亮。股权众筹是必需品吗?从业务模式和风险上不看好股权众筹!这两篇悲观的论调虽无将“股权众筹”妖魔化之意,却已在思想上将股权众筹按在了地板上很难翻身。对此,站在客观中立的角度,筹智君完全不敢认同,并笃信在众筹领域,星星之火一样可以燎原。
股权众筹到底是不是必需品?对于这个问题,没有足够的数据做佐证,自然站不住脚; 以欧美的数据为鉴,不考虑中国的国情,也不具有说服力。近日,有媒体以美国《JOBS法案》公布后股权众筹融资数据不尽人意为证,推论股权众筹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文章援引《美国JOBS法案》公布近2个月后,美国共有40家企业用众筹的方式筹资,总筹资额大概在200万美元,与2015年美国12亿元的股权筹资总额相差甚远,以及美国股股众筹平台上线数量不见爆发等数据佐证了众筹的高风险,并依样画瓢,认为我国股权众筹业也要面临同样的尴尬。
国内一家专业的众筹服务机构-筹智讯认为,这样的观点略显片面,更有失公允。首先,数据来源的权威性值得推敲,这是否是美国的官方数据?其次,数据的验证期限偏短,美国是在5月17日放开民间股权筹资的,不到2个月的筹资数据能真实反映美国股权众筹市场真面貌吗?第三,中美两国的创业投资市场存在明显的差别,在做推断前,有否纳入这一因素?
股权众筹的业务模式和高风险的特性,是我国股权众筹面临的两大瓶颈。诚然,克隆欧美的领投+跟投的模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股权投资退出难的问题,也无法降低股权众筹投资的高风险。不过,以网络众筹的创新禀赋,大数据风控体系,第三方资金托管和承保体系,完全可以解决这些难点。至于股权众筹面临的政策和法律风险,股权众筹配套措施正式出台即可迎刃而解。
对此,持反对意见者也会一如筹智讯那样,以缺乏权威有效数据予以反驳。但筹智讯认为,中美两国截然不同的国情,或是中美两国股权众筹业发展状况和前景迥异的根本原因。美国是发达国家,创业投资环境成熟,形成了一体化的融投生态圈。与之相比,我国的融投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金融资源的高门槛化与初创、中小微企业流动性紧缺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这种截然相反的投融形势决定了在稳增长,调结构的背景下,股权众筹大有空间可为。否则,管理层也不会颁布股权众筹管理办法等条文,更不会将众筹上升为国家纲领性文件,更不会有电商、网络、科技巨头的跑步进场。
筹智讯确实拿不出权威的数据来佐证,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还要坚持。举两个历史例子来阐述吧,前苏联实行的“城市包围农村”的路线,在我国行不通,“农村包围城市”却行得通,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凡事都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囿于“形而上学”的理论,束手束脚于教条主义的规章条框,其结果就是无法看清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第二个例子,我国工农红军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时有10万人左右的队伍,到达陕北根据地时仅剩了2-3万人,面对蒋家王朝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后来毛主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消除了所有的质疑之声。
筹智讯举这两个例子只为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做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是坚持正确的方向,即便股权众筹现在星火点点,未来一样可以引燃创业燎原。一个比较打脸的数据是,2011年我国股权众筹平台数为2家,到2016年4月已达140家。
事实上,决定某一行业发展高度的,不是某个人或某一项政策,而是市场。股权之所以应运而生,是市场资源重新优配的产物。筹智讯认为,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股权众筹作为连接资本与实体经济的重要一环,未来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引燃创业燎原之势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