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国财网>>首页—国财网!网站地图 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消费金融的三种模式——积木盒子零售业务副总裁周静

作者:zgdx  来源: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6-05-13 09:44

  随着经济新常态成为共识,消费开始代替投资和净出口,成为国民经济三驾马车中的领头马。金融业的本质是实体经济的服务业,也开始出现倒向消费金融的趋势。

    数据也支撑着这一事实。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中国居民部门消费信贷余额18.9万亿,同比增长23.3%,增速是一般贷款增速的1.6倍。有专业人士预计,未来五年,消费信贷仍将以每年接近20%的增速扩张,预计到2020年,中国消费贷款总规模将达到30.53万亿元。聚焦消费金融,已经有不少公司走在了市场前面,而他们的布局也显出消费金融的三种主要发展模式,分别主要依靠流量、技术和商业模式。

    耳熟能详的产品包括阿里旗下的蚂蚁借呗、花呗,京东旗下的京东白条等。这些平台拥有巨大的流量入口;可以把控特定领域交易环节;尤其在用户数据积累上,可采集个人所发生的生活轨迹数据、兴趣爱好数据、关系链数据、社交数据等,快速了解普通人的基本信用,并提供相应的小额消费贷款。京东、阿里等平台内的消费数据真实且容易获取,他们无需做定制化的用户画像,可以用少数产品满足平台内大多数需求,而由于用户基数大,前期也能带来足够多的回报。这都是其他竞争者难以比拟的。 然而,巨大的流量也可能带来副作用。一可能导致巨头们不愿意向第三方开放,从而导致与第三方合作的难度加大;其二,巨头们难以服务平台生态外的用户。如很少使用京东商城的用户,对京东白条的使用频率和额度可能也不高。一旦超出平台范围,用户征信、数据审核、贷款额度、贷款速度等都成难题。难以拓展生态外的用户,而存量用户总有使用殆尽的一天,这成为巨头们的另一痛点。

    第二类模式,是科技金融公司以技术驱动,以“智能信贷解决方案的提供商”的身份切入消费金融。这类公司如积木盒子开发的智能信贷决策引擎“读秒”,选择以科技技术为突破口,为个人提供快速的智能信贷服务,为有分期需求的第三方公司提供底层技术支持,为其建立分期贷款服务,帮助其判断授信额度、信用评级、信贷决策和贷后管理。

    以积木盒子在2015年上线的“读秒”消费引擎为例,其数据来源于20多个第三方合作机构和积木本身,理论上所有人都可以向“读秒”提出借贷需求,而授信审批,融资放款以及贷后管理均采用自动化的流程,10秒内线上实时授信。

    “读秒”业务主要分为现金借贷和场景化消费分期。用户若需要现金借贷,可以在简单输入信息后,“读秒”引擎快速审批相应利率的现金贷款。场景化的消费分期则进一步开放了使用平台,“读秒”可以对接有分期需求的合作方(如旅游、电商等不同消费场景平台),客户在消费时不需要跳出场景去申请,“读秒”引擎在后台通过场景内的历史交易、用户习惯等数据完成信贷决策各环节,实现消费分期,其平均通过率超过50%。如“读秒”这样的技术驱动产品,可以零边际成本复制、切入不同场景中,甚至可以给别的消费金融公司开发底层系统,为其建立分期贷款服务,帮助其判断授信额度、信用评级、信贷决策和贷后管理,提高引擎决策能力,提升决策效率,压低坏账。但其对技术投入要求高,引擎的决策能力要求非常高,企业长期保持高技术含量将是一大挑战。

    3月底,积木盒子创始人兼CEO董骏在博鳌论坛上提到,“读秒”每月完成二十万用户的消费信贷,而后台仅仅用了六人审批团队,这一信息引起媒体的广泛追捧。一个月过后,这个记录已经被刷新成了五十万用户,并且后台没有增加投入。这个数字仍在以极高的速度增长,很快就会突破月增百万用户,边际成本不断压低。

    第三类模式,有的公司选择从垂直领域入手,打造细分市场的小巨头。目前很多平台开始从自己生根的细分市场做起,在租房、在线教育、学生分期等领域,先从细分领域分得一杯羹,再不断向相关行业拓展市场。

    这些公司往往已经在其领域深耕多年,一在切入消费金融时,很可能已经掌握着一部分用户,二是在细分市场内有充足的经验优势,了解用户需求和市场现状,因此可以迅速获得用户。但各方面的挑战也明显,首先,有的垂直领域市场较小(如整容分期),市场整体容量不大的情况下,单个有效用户的教育成本大,市场也容易饱和;其二,有的细分领域也有较大的市场容量,但往往行业门槛不够高。不少消费金融公司常常是由传统公司转型开始做教育分期、租房分期,他们的成功转型,或许意味着别的同行的进入。一旦出现类似商业模式的竞争者,用户黏性、商业模式都将受到巨大的考验,公司很可能纠缠于无休止的市场争夺战。第三,这类公司线下投入大,宣传、获客、贷后服务等都需要大量的线下人工投入,成本也随之增加。企业规模的扩大,往往也是伴随着急速增加的成本,为企业带来负担。

    以上三类模式的领先地位初现端倪,市场玩家各自依靠着生态、技术、商业模式一较高下。但新兴的消费金融好比马拉松,现在仍属于最前端的一公里处。巨头注重业务量打造了先发优势,以技术铺路的科技金融公司则正积攒更多接口,厚积薄发。在我看来,虽然最终的胜负难下定论,但技术永远是科技金融最不可忽视的环节。

 
分享到:

关键词:

更多精彩热图
更多今日推荐
更多最新标签
更多拓展阅读
商务合作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网站标签 企业邮箱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消费金融的三种模式——积木盒子零售业务副总裁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