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陈诚正准备关上电脑下班,无意中一条关于《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的新闻映入眼帘。看到国家对农民工学习的重视,陈诚转过头,看着窗外建筑工地上挥汗如雨的工人若有所思。因为在几年前,他还曾经是他们中的一员。这之间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
发自心底的感叹:我们的命就那么不值钱?
相比其他同乡和工友,陈诚是幸运的。因为在他生活的村子里,只有他和另外2个同龄人读到技校。但即使如此,技术水平一般,又没有“关系”的陈诚,尝试了不同的工作都觉得没有出路。在亲戚介绍下,他进了一支工程队。在2012年,陈诚离开老家安徽,告别父母、妻子和孩子,随着工程队来到北京。那年,他31岁。
首都的车水马龙与灯红酒绿,让他目不暇接。但作为是一名初级建筑工人,他的工资微乎其微。除了每月寄回老家的薪水,陈诚留给自己的仅够维持基本的生活。13年秋的一天,陈诚和每天一样在钢筋水泥间忙碌着。突然一声惨叫,吸引了他和所有工友的注意。原来,一位工人在搬运建材的时候,不慎被掉落的物资砸到右腿。随后这位工人被送上了急救车,工人们也被工头和工程负责人赶回了自己的岗位。几天后,工地上流传着这样的消息:伤者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丧失了劳动能力。由于没有和工程队签订合同,工头只甩给了这位工人区区千元的抚恤金,就被强制送回老家。同样没有签订合同,同样是初级工人,陈诚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难道我们的命就这么不值钱?如果下一个是我,我这辈子该怎么办?
工棚里的读书声,宣告着他的蜕变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陈诚曾一度想到离开。但看到暂居的这座城市,心中又充满不甘。“同是出来闯荡的人,为什么别人能有体面的工作、有车有房,而我只能住工棚,干重活?”这个答案,陈诚心底一直明白,“我不少胳膊不少腿,关键还不就是差在文化上么?在老家可能更多需要的是关系,但在这里,只要能有文化,有学历,就有机会!”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陈诚决定赌一把。
几经考虑,拥有技校学历的陈诚决定选择网络学习,并在弘成学习中心报名了吉林大学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方面,工地的工作忙,到学校学习不现实,另一方面是这家机构可以为学员提供分期付款服务,平均每天9元钱就可以读国家正规学历教育。这让工资微薄的陈诚无限欣喜。起初,妻子还对他寄钱减少颇有微词,但看到陈诚为了家努力深造,也转而支持他的学业。
当然,作为一个知识水平有限的建筑工人来说,陈诚要付出的绝不仅仅是学费这样简单。他用省吃俭用的钱买了二手电脑,每天在充斥着打牌声和各种噪音的工棚里坚持学习,工地没有网,他就去附近的商场和麦当劳蹭网。起初,他连电脑都用不好,但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在和网上同学的交流中,陈诚一点点进步。就算遭受着工友的议论和工头的责难,他也会将记下的要点随时放在衣兜里,只要有空闲,就用沾满泥灰的手拿出来默默的复习。在这段时间里,陈诚努力将所学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实践,不仅技术水平提高很多,还自创了很多省时省力的技术方法。2年半之后,当他各科成绩均通过考核,最终拿到专科证书的时候,泪水浸湿了证书的封面。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拿到学历让陈诚兴奋不已,但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一个机会也悄然降临。在学习的过程中,一位知道陈诚近况的同学找到他,问陈诚是否有意到他的建筑公司工作。后来陈诚才知道,一起学习的同学,有不少都是企业领导或创业者,一方面提升知识,一方面也在物色合适的岗位人选。
告别了工棚,陈诚搬进了新单位的宿舍。在这里,他从一名普通的工长做起,带着自己的团队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由于技术出色,善于钻研的陈诚渐渐从一线工人转职为技术人员,并随时为建筑工程技术提出指导性意见。此后,陈诚开始接触项目洽谈和整体规划,最终成为集团中项目分管负责人,年薪高达百万。从陈诚开始做建筑工人,到如今的成就,仅仅过去4年时间。
陈诚向笔者讲述这些往事的时候,从他的谈吐中,你根本无法察觉这曾是一个知识文化较低的建筑工人。“中国现在有3亿农民工,都在从事非常繁重的体力劳动。可能他们的劳动成果是伟大的,但作为个体,没有知识不仅永远不能融入城市,更没法让他们奉献青春的城市记住他们的价值。”当笔者问到他将来会怎样发展的时候,他的回答更是出人意料:“不好说,但要是有可能,我想回到老家办一所技术学校,请有名的老师给农民工在网上上课。毕竟比起出卖劳动力,他们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关注更多弘成教育信息,请扫描弘成教育二维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