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微博受骗事件屡见不鲜,大多因爱心捐款杳无音讯。每次时间过后都会引来众多网友议论纷纷,而随着新慈善法的出台,其中最受争议的话题便是个人求助本身属于合法行为吗?
历经十余载,我国首部慈善法终于诞生
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经表决高票通过了慈善法,并宣将于9月1日开始施行。
自古以来,乐善好施,助人为乐,便是我国中华民族一直传承的传统美德。我们不论地区、亲疏、性别、年龄,总是一人患难,众人相帮。就如08年汶川地震、15年天津爆炸......而慈善法的出台,正是为慈善组织、志愿者、捐赠人提供了一个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的绿色保障,也为我国的慈善事业迎来了从无法可依转变为有法可依的新局面。
切莫混淆“募捐”与“求助”
本届两会期间,秘书处法案组副组长阚珂针对新出台的《慈善法》有提到:个人不可以公开募捐,但是并未禁止个人求助。
“网络上个人遇到困境,或亲友遇到困境,或非亲非故的人遇到困境,都是可以发出求助的。从法律上来讲,这不是募捐也不是捐赠,而叫赠予,适用于民法和刑法的规定。而在《慈善法》中规定的募捐,是基于慈善宗旨,为不特定公众利益开展的慈善活动,是以慈善为目的。” 北京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金锦萍在解读《慈善法》中讲道。
而因网络骗捐一事,引发网友热议个人求助本身是否属于合法行为的话题,便不难得出结论,那就是个人求助不受慈善法所约束。最近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些来自轻松筹的救助项目尚属此类。
个人求助,引发我们的深层思考
个人求助属合法行为,所有有困难的人都可以通过“求助”的方式获得帮助。比如说,现在有人得了大病,医疗保险还没有跟上,那他个人发出求助之后就能够得到帮助,其实能解决很多社会问题,是非常利好的。而一些比较大比较合规的众筹平台,便成为了需要获得帮助的人群的一剂助力。就如徐永光所言:“个人有困难可求助,这条开放是《慈善法》一大贡献,对私益的人和人的互助,馈赠性质的这样一个救助,不做规范,非常好。”
但相对的,个人求助的合法性,在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便利时,也使那些网络骗捐的骗子有机可乘,这令捐赠者处于两难境地。此时,便需要支持慈善事业类的平台出现,为寻求帮助的人们的提供平台,对其求助的真实性进行审核,使捐赠者安心、放心,不让爱心蒙尘。
新慈善法它依法规范了全社会的慈善行为,标志着我国将进入依法治善的时代,同时,也将推动我国慈善事业与慈善组织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