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民族汽车品牌 构建“立体化”基地
2014年4月23日,由北汽集团旗下北汽(重庆)特种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特车”)投资兴建的北汽西南汽车生产基地在江津德感工业园奠基,标志着北汽集团在重庆的又一次大规模项目投资正式启动,该项目在两年内投资额将达到28亿元人民币。
时至今日,这一备受关注的项目进展如何?北汽品牌在江津由规划变为现实,意味着什么?日前,记者专访了北汽特车总裁邓庆林。
“北汽”扮演着中国民族汽车品牌代表的角色
记者:很多人只知道北京汽车历史悠久,但不知其详,能否先介绍一下北汽的历史沿革?
邓庆林:北汽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1951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汽车制配厂,1953年由国家投资建设的第一汽车附件厂。1958年正式改名为北京汽车制造厂,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后兴建的第二家大型汽车生产企业,厂名由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亲自题写。1984年,北汽与美国汽车公司合资成立了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这是我国汽车行业历史上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今天,最早的“北京吉普”成为新中国几代人都熟知喜爱的产品,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知名度甚至超过了“北汽”本身。
记者:北汽拥有如此光荣的历史,今天在中国汽车行业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邓庆林:实事求是的说,北汽从50年代创建到2000年以前,可以说都是在探索中前进。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竞争中,北汽一度也面临着和众多老牌国有企业类似的困境。但在2000年至2003年的几年时间内,集团调整管理理念,整合市场资源,以归零的心态,忘记过去的辉煌,通过创新性地开拓“国际合作、公私合营、国营控股、民营管理”等多种模式,在国内众多汽车品牌中迅速重新崛起。2014年,整个北汽集团产值达到3000亿以上,员工总数超过10万人,挤身世界500强企业并排名第207位。中国是以国有经济体制为主,其它经济体制形式作为补充为特色的国家,北汽作为传统的国有企业,通过体制改革创新模式,取得这样的进步让其在全球汽车行业中都有了发言权,北汽集团对未来的规划和整体布局更是展现了北汽人敢于挑战、担负起发展汽车强国民族大任的时代风范。可以当之无愧的说,北汽扮演着中国民族汽车品牌代表的角色。
选择江津是北汽西部战略中的重要环节
记者:北汽特车选择落户江津的原因何在?
邓庆林:聂荣臻元帅曾经说过“江津是个好地方”。江津的地理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都相当明显,尤其是江津工业已经具备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北汽集团在生产基地布局上有这样一条铁规:60公里内必须有完善的配套产业。而在江津,6公里内就基本具备了所需的完善配套和上下游产业链。更为重要的是江津即将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优势,这些都是当初选择江津的重要因素。
记者:北汽特车落户江津,对于北汽集团战略布局上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邓庆林:集团在布局上的考虑是“全国一盘棋”。党的十八大精神、“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重庆在全国经济产业发展构架中的地位都可谓举足轻重。而江津,在重庆各大区县中,更加具有其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北汽特车落户江津,将有力提升北汽品牌在西部的影响力,同时对于促进西部市场重新洗牌,增强北京汽车品牌的市场竞争力非常有利。目前,北京现代、北汽特车、北汽银翔等同属北汽集团旗下的品牌生产基地都相继在重庆落户。根据集团整体布局,未来三大基地分别生产乘用车、商用车、特种车、新能源车产品主要面向的云、贵、川、藏、渝等广阔的西部内陆市场,同时,全国市场甚至东南亚、东北亚、古巴、南非等海外市场,也是北汽特车所瞄准的目标。因此,北汽特车在江津的建设发展,在未来必将成为北汽集团西部战略中的重要环节。
第一辆“江津造”北京汽车预计将于明年年初面世
记者:北汽特车建设至今,项目进展如何?
邓庆林:北汽特车是2013年10月在北京签订框架协议,2014年3月10日签订项目投资协议正式落户江津,同年4月项目奠基,9月开始建设。目前,项目一期的30万平方米厂房和配套设施主体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装修和厂区绿化建设,生产线设备招标工作也已完成,很快就能进场安装。按计划,今年底,我们将完成生产设备的调试工作,不出意外的话,第一辆在江津制造的北京汽车将在明年初就会和大家见面。
记者:江津区委区政府对于项目建设给予了什么样的支持?
邓庆林:谈到这个问题,我想用两句话来概况:江津区委区政府很务实,江津人民很朴实。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江津区委区政府都给予了高度关注,不管是政策扶持还是资源配置,其支持力度和效率都让我们有切身感受。而江津人民也相当支持我们的建设,没有发生任何影响项目进展的纠纷,建设过程中也一直保持着安全生产事故零记录的好成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