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肿瘤新诊法——三印、四触、两条线。它是对中医四诊的发展和补充,是在中医传统诊断学基础上的创新。
·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癌症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键。及时发现耳、舌、面、甲等局部信息,可为肿瘤的早期治疗和诊断提供客观依据。“三印、四触、两条线”的新诊法,对于预防、早治、提高肿瘤的治愈率及生存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谢继增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医癌症研究负责人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副会长
·中医干细胞研究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民营中医医院院长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医促会客座教授
·东莞市虎门镇龙眼中医特色专家门诊部顾问
·马来西亚金海博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三印 诊法 ”
甲印、舌边的齿印(简称舌印)和口腔黏膜上臼齿部位的齿印(简称腮印)统称三印,用于疾病的诊断,是对中医四诊内容的补充。
在导师的指导下,临床中对印法的辩证更进一步详细地证实了三印诊法属于望诊的范围,包括指甲印、舌齿印和腮齿印,用以辨体之寒热。中医讲究切脉,病人脏腑气血的异常变化能在脉象上反映出来;笔者在切脉的同时观察了成千上万只病人的手,观察其指甲的形状、质地、甲根部位半月痕迹大小的不同,经过反复对比验证,发现这种痕迹(甲印)与体质、疾病关系十分密切,因此用它来确定症型和判定体质的寒热虚实,假象较少。
甲印望诊
爪甲是人体的一部分,与内部脏腑有密切关系。又由于爪位于人体四肢的末端,气血灌注的尽头,所以爪甲的变化可以准确而及时地反映出人体气血盈亏的变化。中医外科把指甲红润作为五善之一。甲印是指甲根部白色半月状弧,亦称半月痕,是甲板的新生部分。笔者对甲印的注意是在与大量病人的接触中产生的。起初在切脉的时候并不注意病人的甲印,慢慢发现各种病人甲印的形状、大小、有无甲印的手指数都是不相同的,于是就和他们的体质、症候的寒热加以联系,发现那些素来体质弱的人不但甲印小,而且有甲印的手指也少,有的甚至十个手指均无甲印,这样就使笔者在诊病时加上了望甲印的诊法。此法简便、直观,熟练掌握之后能缩短病人就诊时间,并能提高辨证的准确率。
甲印可分为以下类型:
1.正常甲印:即健康甲印,两手除小指外各有四个手指都有甲印。甲印边缘整齐、清晰,中部突出饱满。说明气血充和,脏腑阴阳相对平衡,人体正气旺盛。
2.异常甲印:即不健康甲印,与正常甲印相比较,甲印或增大或缩小,有甲印的手指数或增多或减少,十个指头全有或全无甲印,都称为异常甲印,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寒型: 单个甲印偏小或有甲印的指甲数减少,均属寒型甲印。按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偏寒、寒、大寒三类。
(2)热型: 单个甲印偏大或有甲印的指甲数增多,均属热型甲印。按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偏热、热、大热三类。
(3)寒热交错型: 此型介于寒热之间,又叫溶合甲印,是由热型大甲印发展而来。体质好或阳气偏盛之人饮食起居常不谨慎,喜贪凉饮冷,遂使热型甲印转向寒热交错型。此型甲印表现为边界模糊不清,颜色逐渐接近甲体的颜色。
笔者通过对大量肿瘤病人(主要是恶性肿瘤病人)临床调查结果表明,寒型甲印者占绝大多数,说明恶性肿瘤病人中体质虚寒的占绝大多数。当然,体质虚寒的人不一定都得癌症,体质强壮的人也不一定永远不得病,一要看邪气的性质,二要看体内正气的盛衰。对于恶性肿瘤来说,取决于癌毒和抗癌力量的对比,即使虚寒体质的人得肿瘤的机会远大于其他类型体质的人,但若通过用药和自身锻炼,改善体质,就可以减少恶性肿瘤发病的机会,即使发病,也可减轻症状,这对于未病先防、有病早治都是很有意义的。
齿印望诊
齿印望诊比较简单,包括舌齿印和腮齿印两种。
(1)舌齿印(简称舌印),即舌边缘牙齿的压痕,是体内寒凝湿聚、水湿痰饮的标志,重者舌体胖大可塞满口腔,活动不灵,甚则影响语言和呼吸。舌齿印的成因多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于舌,而舌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压痕,故齿痕常与胖嫩舌同见,一方面由于舌体水肿,属脾之阳虚而湿盛,另一方面由于舌体肌肉松弛,张口不足,属脾之气虚。脾阳虚、气虚导致寒凝湿聚、水湿痰饮,故有“诸湿痰饮皆生于脾”之说。而痰和湿对于机体疾病的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又有“百病皆生于痰”的说法。
(2)腮齿印(简称腮印)是口腔内两侧腮部黏膜受齿缘压迫的印痕(或颊黏膜被牙齿反复咬破成为突起),多由胃府寒痰湿停滞,上阻于口所致。印浅者,寒湿痰瘀轻,印深者,寒湿痰瘀重。寒郁愈久,齿印愈深,颜色愈重(呈紫黑色),甚至咬成血泡。
临床上望三印需同时进行,三印结合对寒热症候的辨认更为准确而便捷。笔者把“三印”诊病的结果与“四诊”诊病的结果进行了无数次的对照和反复验证,终于摸索总结出这执简驭繁的新诊法。
“ 四触 诊法”
“四触”即触摸两耳软骨有无增生物,胃脘部、脐左旁、足弓是否有压痛点。“四触诊法”在以化瘀驱毒攻下为原则的肿瘤治疗中,是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
触 耳
现代针灸实践发现,在耳部有与全身各器官相对应的穴位系统,也就是说耳部就是整个人体的投影,所以身体某个脏腑有病,除身体相应部位有变化外,耳穴上也可以出现反应物,甚至耳软骨变形。
耳软骨反应物的出现与肝气郁滞的关系十分密切,它是肝郁日久,脏腑经络中气血运行障碍发展到壅阻蓄积不去程度时的表现。临床凡见到耳软骨上出现反应物的患者,都有明显的唇爪青紫、舌质紫暗、瘀斑、舌下静脉怒张的表现。肿瘤病人气血郁滞比其他疾病患者严重,所以耳软骨反应物的出现率高。
触胃脘与脐
触胃脘与脐是中医腹诊的内容,即触按上腹部相当于中脘穴处和脐左侧约2寸处即天枢穴,检查有无板滞感、有无压痛拒按的情况。
中医学认为百病皆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忧思则气结,惊则气乱。五脏之中,肝主升主动,对于气的升降出入有平衡协调作用,因此七情致病首先使肝主疏泄的功能失常,才导致了其他脏腑功能的失常。气机不通,最容易导致血行障碍,形成血瘀,产生癥积、肿块。因此用触摸法诊断:脐左触之坚硬而有压痛,是肝郁气滞的明显标志,胃脘触痛是肝木横土,胃气不降,停食停积的标志,则胃脐压痛就是行气破瘀攻下的依据,这是必须明确的。临床调查肿瘤患者,两触阳性者占80‰左右,进一步证明肿瘤的形成与肝郁、胃肠结滞有密切关系。
触足弓
由于足部是远离心脏部位,血流缓慢,加之位置最低,地吸引力也有影响,使进入循环的有害物质很容易在足部沉积,造成沉积部位皮肤组织出现异常,如皮肤赘生物,皮下颗粒,皮下硬结,这些都称为病理反应产物。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通过对大量病人的临床观察,发现大多数肿瘤患者在足弓的相应部位出现明显的压痛反应,称之为足弓压痛阳性。按由拇趾到足跟的方向,把足弓分为相等的三分,其所对应的病变部位分别是上焦、中焦、下焦。按其疼痛过程由轻到重记录,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较为准确的信息。
“ 两条线 诊法”
两条线是指口腔内两侧的腮线和上唇系带。腮线为上下牙齿挤压所致,可出现在左右两侧或一侧,为青紫色或白色。它的出现常提示肝癌或消化道肿瘤的发生。此法十分简单易了,故毋庸赘述。
上唇系带结节生于上唇内中部系带上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赘生物。大者如半个绿豆粒,小者如小米粒或更小。大者颜色多为白色,小者多为红色,有的凸起,有的平塌不明显。上唇系带结节的出现与直肠、肛门病变有关。
三印、四触、两条线,是人体脏腑病变全息的缩影,有诸内必形诸外,脏腑有病必然在体表的某一特定分布区域内出现异常反应。抓住这一信息,就可准确定位定性指导治疗。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