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商讯:电脑游戏和学习之间的平衡——让孩子学习主动、自律自控
究竟是什么阻止了孩子自律?
是什么使得家长们对游戏VS作业焦头烂额?
我们对待孩子的观念和方式到底哪里出现了偏差?
为什么家长们对孩子的信任和改变总是被他们所辜负?
我们一起盘点一下,孩子们在游戏和做作业之间,到底在徘徊什么。
家长的心态
家长的心态对于这个问题起到决定性作用。就如上述所说,爸爸妈妈们的需求点很多,首先父母需要扪心自问:“关于做作业和玩游戏,我最在乎的是什么?”家长们需要明白,孩子的这种现象和问题,不是几个月形成的,是多年以来自我管理能力欠缺的表现,也就是说希望孩子诚实、希望孩子学习不下降、希望孩子不要沉迷玩游戏、希望孩子可以做作业更快、希望孩子不要成天总想着游戏.......这些不可能通过某个规训或谈话一并实现,这些问题也不是各个都需要解决。而单个的问题,需要有专门的措施。单个问题的解决,也会带来其他现象的好转,但不会全部达成。如果家长希望孩子不要总想着游戏——那么我们需要再问问自己“孩子总想着游戏会有什么影响?是做作业慢、开小差?还是学习成绩下降?”如果家长希望游戏不会造成孩子成绩的下降,这其实是个合理且可以实现的目标。而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做作业时就想着学习,一点不去想着游戏不开小差,那么这种期望值有如让减肥的人完全不去想着事物一样不可能实现。
必要的限制
大部分家长不想孩子总玩游戏,最重要关注的还是不希望因为玩游戏、沉迷游戏而造成孩子不务正业,学习成绩下降;此外自律三宝中,“控制环境以控制自己”,孩子虽然会基本的自控,然而有些条件和环境是她们所不会衡量对其自身的影响的,所以家长给予有的限制是必要的:
学习成绩(期中考或者期末考总分)可以保持水平或有一定进步;
学校的老师不会反馈作业不写或者家庭作业错误太多;
每周玩游戏的总时间是需要家长控制的,最好是固定值;
每天的作业必须在几点前做完的限制(这个是为了保障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健康);
如果因为玩游戏而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或者作业不完成,应该有相应的后果。
应有的自由度
为什么需要自由度,需求孩子自己做一些决定?因为只有自己制定的,自己思考后做出来的决定,才能真正接受并执行,并且可以做到位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以下这些方面是可以让孩子自己做决定的:
游戏时间的安排
如果每周父母可以给孩子5小时的游戏时间的限制,那么具体这5小时怎么安排,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孩子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安排时间,不论他是每天都安排时间玩,还是安排在周末再玩,都是需要他们自己考虑清楚的;父母无法帮助孩子决定“只有周末才可以玩”——这是不合理的限制;当然了,孩子也是权利去修正他的时间安排,只要提前并且符合总时间限制(5小时)即可;
承担后果的安排
学龄期的儿童市完全具备自我反省能力的,所以家长为何要亲自给孩子制定“惩罚措施”呢?在这一点上面,我们需要充分相信孩子的勤奋感,相信孩子是有能力适应学校和学习课程的。当然,家长如何去衡量孩子自己制定的“后果”是否对孩子有效,那么最直接就是看那样东西对现在的孩子是否有影响。
适当的提醒
虽然我们说孩子有一定的自控力,但是毕竟是孩子,面对诱惑还是很容易动摇的,那么家长们是需要有适当的提醒以帮助孩子自控的。案例2中的学童B,当妈妈抓到他在写作业的时候玩游戏时,就对妈妈说“我就是想玩游戏,我自己也没办法控制。”没错,这一点孩子没有错,他想玩并没有错,再加上想来缺乏可以自控的能力感,他更会放任自己去想着游戏里面的情节。相信这个孩子无论第一次或者是第二次自律时,每天都会小心翼翼地边玩游戏边做作业,只是妈妈第一次时第四天才发现,第二次时因为看管的更紧了第二天就发现了。但是换个角度想想,我们去看着孩子写作业时仅仅为了发现他玩游戏就立即责骂或惩罚孩子么?我们不断不断地苦口婆心、好生相劝只是为了孩子别在做作业时玩游戏吗?错!家长们打从心里是希望自家孩子可以自律的。所以,与其看着,不如定时提醒,当然了,这种提醒不需要去做太多“妈妈发现你玩游戏”这种动作,而是在进门前先发出点声音“儿子,作业写得怎么样了?”、“要不要吃点水果再写作业?”记住,家长们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去抓孩子玩游戏,而是帮助可能正在玩游戏,或者真正在开小差的孩子,从他们之前专注的那件事中回到自己应该做的功课上来!要知道,边玩边写作业,本身孩子也玩不好,他们自己提心吊胆也不好受,所以如果家长们紧紧是去抓,孩子只会感觉越来越差以至于麻木,而适当的提醒,家长没看见可以帮助孩子自我提醒和自律!
调整&修改的自由
孩子或许会制定某一项目标,但是任何目标的执行步骤是可以通过实践并调整的。因为长期被父母要求,所以孩子对自己一开始制定的计划或者会比较高,那么在执行起来或许有困难,那么父母在当孩子承担过后果以后,是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现阶段能力做调整的。比如孩子制定2天玩一天游戏,但执行中发现孩子忍不住每天都想玩,导致不能玩游戏的那天作业依然拖拉,那么执行后的1个月左右可以给孩子更改的机会。降低难度,帮助孩子获得一些小的自控的成功,孩子才更愿意去挑战更大更有难度的自控。
一些小的注意事项
每个家庭不同,所以对孩子的要求不同,当然了,任何要求都需要建立在孩子能力范围之内,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切忌要求过高or过低;
相信孩子,犹如相信自己。
个体差异性,每个孩子的天生气质不同,所以改善的速度也不尽相同,例如,如果你的孩子情绪波动大,那么需要的时间会更多一些。
结束语:
相信孩子,犹如相信我们自己!
支持孩子,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可以忍耐和坚持的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