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
“在生活中,有竞争也有合作。在学校生活中也不例外,有很多人会只顾竞争,一味的羡慕学习好的人,总想成为像那些人一样优秀的人,但谁又真正努力想过: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段话的时候,其实我的内心是有答案的:人的一生应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电影《蝴蝶》里有段对话,小女孩问爷爷: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人呢?爷爷回答:最好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喜欢一件事才能做好它,这可不是什么新想法,用4个字概括:“Do what you love”(“做你喜欢的事”)。
然而,知易行难!几年前我就知道了这个理论,我也认同这个理论,然而我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是什么呢?我喜欢打篮球,但我也受不了天天打篮球,我喜欢看电影,但也受不了天天在家看电影……
如何能找到一种让我乐此不疲、一不小心就干一个通宵的事情呢?现在我开始寻找。
“真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走的路和别人不太一样,也不见得是坏事”这些心灵鸡汤显然没有什么用。在各种方法总结之后,有两派,分别取名叫“实践派”和“内修派”
“实践派”认为,只有不停地尝试,才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实际上,乔布斯也是这么说的“If you haven’t found it yet , keep looking , and don’t settle .”
坚持实践是一种启发式的方法,就好像水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可以找到屋顶的漏洞一样。当然,明白喜欢什么事情并不意味着能够以它为工作,这是两码事。有追求的人更要把两者分清楚,喜欢做什么和能做成什么是不一样的。这一点看得越清楚,内心就会越痛苦,很多人因此降低标准。例如,如果在街上随便找人问问,他们能否和达·芬奇画得一样好,就会发现很多人说他们根本不会画画。这更像是一种心理暗示,而不是事实。他实际想说,我不会去干那个。因为如果想方设法让他做画20年,他会为自己获得的成就而吃惊。当然那需要非常刻苦,可能要在头几年每天都得面对失败。所以如果有人说“我不行”,不要相信他。
“内修派”则认为其关键在于自身。也就是说不在于我们做什么事情,而是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所做的事情。《大学》里强调“格物、至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所追求的不过是诚意罢了,“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骗别人难,骗自己却容易,而且不知不觉。有一种说法,中高层管理人士都喜欢自己的工作,于是人们都装模作样的喜欢自己的工作,仿佛自己是中高层中的一员,否则不仅会影响其职业生涯,而且显得没有教养。现实生活中,我们多少人抱着“干一行,爱一行”的信仰活在自欺的外衣下。
那么“诚其意”从哪里入手呢?“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从“格物”入手,至于“格物致知”到底该怎么理解,古往今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很多人在研究,网上也有很多资料,还有许多“格致学堂”,需要花时间去学习下。
如果用目的导向法来分析这个问题,我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层目的是想让自己快乐,这是可以肯定的。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什么问题都是我们不能控制的,可控的是我们对待事物的方法,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更加倾向于“内修派”的做法,需要从格物开始一步一步地尝试。过去的,别在遗憾;未来的,无需忧虑;我能把握住的只是当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