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将中国制造业发展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要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一个最关键的推动力就是“人才”。从企业技术创新、业务转型、生产流程优化与创新,到新市场的进入,海外市场拓展,优秀的人才能够从多个层面推动企业的转型和长期发展。如何培养、吸纳和留住人才、如何构建合理的人才架构,都是中国制造业企业需要思考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作为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平台,领英汇聚了大量优秀的制造业人才。近日,领英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任务和重点领域,对中国制造业的人才大数据进行了详尽的统计,并针对制造业六个主要领域的人才状况和变化趋势做出了全面分析,包括机械与自动化、国防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信息技术、新兴医疗制造、新材料制造、能源与环保,旨在为企业了解和吸引目标人才提供参考,从而助力企业打造人才优势,把握竞争先机。
能源与环保人才总体占比较少 信息技术制造人才更多汇聚北京
截至到2015年第三季度,领英中国会员中与制造业相关的六大类行业人才数量达到248万,其中机械与自动化和信息技术领域人才数量最多,约为140万人,占据人才样本总量的56%,而新材料制造人才最少,仅为20万人。
从六大类制造业领域人才的总体城市分布中可以发现,上海制造业人才最多,北京以小幅差距随列其后。其中信息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北京,是成都信息技术人才数量的7倍。能源与环保人才在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和广州分布占比普遍较小,但北京依然以14.5%的占有率位居榜首,是广州能源与环保人才占比数的6倍。
图:各行业人才在6大城市分布状况
机械与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行业人才流动快,新兴医疗更吸引高端人才
在六大领域的人才职能分布中,从事销售工作的人才占比最大,其次是工程和运营类人才。事实上,在不同职能的人才流动率上,销售与工程职能的流动率排名也较高,这与职能的分布比例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兴医疗制造人才的职能流动率排名中,研究型人才流动率排名第二,若要加强自主创新与研发能力,该行业需在保留研究人才上多做努力。
但是,新兴医疗制造行业拥有最多的高级职位人才,高达69.5%,这也反映了该行业对高端人才的巨大需求。信息技术行业的初级职位人才最多,占比41.6%,由于初级职位人才不稳定性相对较大,信息技术人才的跳槽速度最快,平均约为29.7个月。
此外,在六大行业中,机械与自动化和信息技术行业的人才不仅较大比例在本行业流动,在其它五个行业也较为活跃。相反,专业性较强的新材料制造人才、能源与环保人才往其它制造业方向的流动很少,新兴医疗制造人才则几乎没有往其它五个行业流动。
图:六大行业人才职能分布状况
欲赶超美、德,需留住和吸纳资深制造业人才
“企业走出去,人才引进来”是中国政府近年来不断强调的政策指导方针,而这两者又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吸引优秀的海外人才不仅能够助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是推动创新,帮助中国制造业企业缩短与国外制造业强国差距的最佳路径。
首先,在人才职能分布上,中国销售人才占比最多,然而销售这一职能通常不能带来太多技术创新与变革,而美国和德国排名第一的职能分别为运营和工程。因此,中国制造业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国家人才擅长的职能来准确定位和挖掘,取长补短,通过吸纳不同类型的人才从根本上推动创新与发展。
报告还以国防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例,将当前中国与美国、德国两个制造业强国的人才在从业年限和职能分布上进行了对比。在人才的从业年限上,中国最缺乏具备十年以上经验的资深人才,这部分人才比率仅为19.3%,而美国拥有十年以上资深人才的比率则高达57.3%。更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中另一组数字表明,我国在该领域拥有十年以上经验的资深人才转行的比率高达43.3%。因此,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更好的留住资深人才,同时吸引海外经验丰富的资深人才,更能有助于获取行业成功经验,推动创新。
图:中美德国防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人才从业年限对比
####
关于领英报告
作为对职场人群有着深刻理解的国际领先互联网公司,领英对中国职场人士的变迁、人才分布及流动趋势做了大量的分析和调研工作。领英中国自2014年初,陆续发布了30余份调查报告。以大量真实数据作为基础和依托,对中国职场人群的区域分布、行业属性、工作变迁、职业技能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解读;同时领英还联合多家国际领先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一起对国内外企业的受欢迎程度和雇主品牌展开调研。领英发布的调查报告涉及金融、高科技、制造业、房地产、建筑、医疗等多个行业。
如果您对领英数据报告感兴趣,或有合作意向,请发邮件至PRChina@linkedin.com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