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在新年运行4天后,熔断机制便被暂停实施。7日晚间,上交所、深交所及中金所联合发布通知称,决定从1月8日起暂停实施熔断机制。重启时间尚未可知。
被寄予厚望的“保险丝”反让股民受惊吓
7日,A股再度触发熔断休市,这是进入2016年以来短短4个交易日内,A股第二次因触发熔断而暂停全天交易。而开市仅29分钟,也创下A股创立以来的最早收市记录。
熔断,内容如其名,是指当股指波幅达到规定的熔断点时,交易所为控制风险采取的暂停交易措施。所以,熔断就是交易所在股市上人为设置的制度“保险丝”。
事实上,从国际上曾施行熔断的历史来看,美国1987年股灾后批准了熔断机制,在以后的18年中,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股灾,其作用可谓功不可没。
但就是这根被寄予厚望的“保险丝”在中国却遭遇了“水土不服”。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不说,负面影响倒是饱受诟病。
先来看下“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熔断价格的作用机制,按照安排,当市场价格触及5%,熔断机制自行启动。在随后的五分钟内,卖买申报价格只能在5%之内,并继续成交,超过5%的申报会被拒绝。十分钟后,价格限制放大到7%。而再复盘之后,如果沪深300指数再次触发7%的“熔断”值,则当日将停盘至下午三点。
可以看出,设置熔断的意义在于为市场交易提供了一个“减震器”的作用,其实质就是在涨跌停板制度启用前设置一道过渡性闸门,给市场以一定时间的冷静期,提前向投资者警示风险,并为有关方面采取相关的风险控制手段和措施赢得时间和机会。
而事实上,从市场表现来看,A股在开年头4个交易日内便触发了4次熔断机制。两个熔断交易日,蒸发6.7万亿市值,股民人均浮亏10万。面对这样的局面,很多散户表示受到了惊吓。
为什么原本是给市场提供冷静期,向投资者提示风险的制度设计,反而却让市场更加有风险的跌跌不休呢?对此,很多业内专家认为是磁吸效应导致的后果。在牛牛bank首席运营官黄宗源看来,市场中的每一个参与者都会有理性预期,也就是说,熔断机制会使得投资者在熔断前提前完成交易,而当投资者都做了自己的理性选择即在熔断前退出,熔断就会加速到来,从而市场价格会不断向熔断价格靠拢,而这个不断下降的价格又反过来促使更多的人选择抛出,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就是磁吸效应的作用机制。
股市路在何方?找到前不如先投债权
市场对熔断机制的讨伐声自然传到了监管层耳朵里。
昨天深夜将近晚上11点,上交所、深交所和中金所几乎同时发布公告宣布,自1月8号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随后,证监会官方以“新闻发言人邓舸答记者问”的形式,回应了市场热点问题。邓舸说,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但从近两次实际熔断情况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对此,黄宗源认为,熔断制度本身没有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完善制度的细节。最好的制度设计是能够管控于无形,引导市场在自由交易的同时又能不盲目跟风。
不过,在股市颇为震荡的当下,手有余钱的投资者更为关心的问题应该是从股市撤离之后,手中的钱该如何投资以保值增值。
在黄宗源看来,债权产品因为具有直接对接实体的特性,相对而言是较为安全的。像租赁类、保理类产品都是依托在企业的实物类固定资产,或者是应收账款类货币资产基础上,给到投资人未来收益的预期。这类建立在实体经济上的预期,自然比股市虚拟资本运作要牢靠的多。当然,债权类投资风险小,收益相较股市而言幻想空间也会小,但从实际角度来看,其能够给到投资者的是按照给定的利率板上钉钉的收益。
“况且,结合目前经济形势来看,如果实体经济继续下行,作为‘晴雨表’的股市想要表现的更加乐观并不容易”,黄宗源进一步表示,倒不如直接投资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潜力的实体领域。互联网金融在这一块做的就不错,不论是P2P,还是P2B,都是将资金直接对接实体经济,最终或者转化为个体消费,或者转化为再生产。比如,牛牛bank的债权类产品即直接对接房地产、汽车、家居等实体领域,这些行业都具有比较良好的成长性,而牛牛bank所选企业也均为行业标杆。
牛牛bank官方网址:https://www.newnewbank.com/?=dy5
扫一扫,让我们认识下^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