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2016年的第一个交易日,熔断机制实地“测试”。沪深300指数在下午开盘后很快就触及了5%的熔断“门槛”,两市暂停交易15分钟;恢复交易后,指数很快达到7%的二次熔断“门槛”,千股跌停,A股提前“收盘”。
1月5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熔断机制对稳定股市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功能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熔断机制真如证监会发言人所宣称的那样?无界财富COO刘忠岭认为,熔断机制目前是不完善的,存在的问题还很多。
熔断机制和涨跌停板制度二者重合度高,没必要同时存在
参考西方成熟国家经验,熔断机制确实是有必要的,但中国市场早就有涨跌停板制度,市场持续暴跌的话,很大比例的股票都会跌停,如2015年6、7月份的爆跌,几千只股跌停,实际上,涨跌停板制度就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熔断机制的作用。
中国的监管层向来都具有父爱主义情节,涨跌停板制度就是其一。涨跌停板制度出台时名曰是保护中小投资者。但实际呢,市场上出现了一批批专门炒作涨跌停股票,赚中小投资者钱的投机者。涨跌停板制度在有些时候会助涨助跌,扭曲证券价值,妨碍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
在股市大跌时,涨跌停板制度让市场流动性枯竭,反而会加剧下跌。比如在2015年6、7月份的大跌,市场出现恐慌的过程中,由于强制平仓和主动降杠杆等原因,导致股票大量跌停,市场流动性枯竭。在股票处于涨停板状态时,投资人尤其是中小投资人(即散户),很容易认为公司可能存在重大利好,或者存在庄家以资金优势拉抬股价的行为,这增加了散户跟风买入的吸引力。
熔断机制和涨跌停板制度二者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复的,没必要同时存在,废除涨跌停板制度,只保留熔断机制比较合理。网上有人说“我们都结扎了还学美国戴套”,是有道理的。
熔断机制5%和7%的触发线过低,可能会加速市场下跌
首先,熔断机制的第一道门槛5%,是很容易触发的。在指数跌幅较大时,由于对熔断后市场停止交易的恐惧,可能会加速达到触发熔断的点。一旦触发5%的门槛,熔断休市,流动性瞬间枯竭,大量投资者尤其是散户担心无法卖出股票而在大跌时抓紧抛出股票。
其次,第一次熔断门槛5%到第二次熔断门槛7%之间仅有2%的幅度,这个幅度太小,太容易达到。且一旦达到,在当天便停止交易直到休市。这会给人很强的对于第二次熔断的预期。若触及5%的熔断门槛,停止交易15分钟,然后开盘,很可能会短时间再次触发7%的熔断门槛,即导致5%+2%的跌幅。
再次,由于A股的T+1制度,买入者与卖出者的态度是不同的,买入者在买入时往往比卖出者在卖出时更谨慎。试想下,在触发熔断的市场状况下,潜在的买入者多数会在即将触发熔断时和熔断开盘后趋于观望,因为买入股票后当天无法卖出,要第二天才能卖出。而卖出者则因担心无法卖出而趋向立即卖出股票,反正卖出也能当天买回来。这样也会加速熔断,尤其是二次熔断的产生。
A股的熔断机制5%、7%的触发线,相较于美国标普500实施7%、13%和20%的三道槛,要窄很多。5%和7%的触发线是过低的,在有些时候会限制市场的流动性,对市场有损害。熔断机制是可以设的,但触发线最好参考西方成熟市场,设置高一些,以避免触发线过低带来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