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强大的资金需求刺激下,中国的融资租赁市场发展迅猛。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的总体规模达到3.2万亿。不止于此,兴业证券更是乐观的预计,到2017年,中国的融资租赁市场有望突破10万亿。
事实上,早在2013年,根据《世界租赁年报》中国市场的融资租赁业务量就达886.6亿美元,仅次于美国达到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第二位。
但在现实的另一面,尽管中国融资租赁市场规模庞大,但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中国融资租赁市场的发展水平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作为民营资管行业的新军,上海民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康对此直言,无论是在市场的接受程度,还是业务模式的创新,中国的融资租赁行业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就我个人的观点,中国融资租赁业务的发展,尚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周康这样告诉经济观察报。
融资租赁显著的财务优势
融资租赁是集融资与融物、贸易与技术更新于一体的新型金融产业。由于其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特点,出现问题时租赁公司可以回收、处理租赁物,因而在办理融资时对企业资信和担保的要求不高,所以非常适合中小企业融资。
而在融资租赁模式产生之前,企业的生产设备使用流程一般是这样的:利用自有资金或者银行贷款购买生产设备,生产设备投入使用之后,生产产品回收资金,再用于补充企业的流动资金,或者偿还银行贷款。
“在传统的设备采购模式中,往往需要占用大量的企业自有资金,严重影响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周康分析认为,一个企业在其生产的过程中,可以从其前端更多的考虑融资租赁的形式,可以对企业的资金占用起到一个“化整为零”的作用。
“本来是需要花费很多资金去采购相应的设备,现在通过融资租赁的形式,就把整个采购的费用打散了,同时企业的机器设备可以更快的入厂,更快的开展生产,更快的去接订单,这样来说,企业的整个固定资产的投入就减小了。” 周康进一步解释:“在使用融资租赁的同时,企业的利润空间就释放出来了,流动性也释放出来了。企业只需要通过按揭的形式、或者通过等额本金的形式,去支付融资租赁的费用。”
“融资租赁对于企业的意义是节约了财务成本,同时释放了流动性。”周康如此评价融资租赁对于企业资金链管理起到的作用。
在周康看来,融资租赁业务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企业的前期投入成本,就会减少;第二,随着企业产能的加速释放,会让企业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例如,通过融资租赁的形式降低了成本,企业可以选择更好的设备投入生产。”周康举例。
制约融资租赁行业的“困顿”
尽管融资租赁对于企业降低财务成本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在现实业务操作的层面,中国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依然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在周康看来,制约当前融资租赁业务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尽管融资租赁整体规模庞大,但是市场的接受程度依然有限。
“很多企业对融资租赁不了解,很多原来跟银行合作的中小企业,包括大型企业,都会在利率的问题、成本的问题上考虑得比较多。”周康认为,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很多企业对于自身资产的把握程度不是很清晰:“有的甚至设备已经抵押给银行了,当他再考虑融资租赁的时候,发现已经没有设备可以做了。”
二是,融资租赁资产的流动性不足。据经济观察报了解,对于融资租赁合同执行完毕之后的资产处置,行业一般有着相对明晰的办法——租期届满,租金支付完毕并且承租人根据融资租赁合同的规定履行完全部义务后,对租赁物的归属没有约定的或者约定不明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仍然不能确定的,租赁物件所有权归出租人所有。
“但是对于融资租赁正在实施中的设备资产,如何盘活其流动性,则是行业发展面临的又一个瓶颈。”周康认为,在融资租赁实施过程中,设备资产极大的占据了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成本,其资产负债率也会上升。而整个负债率又影响到租赁公司跟银行的合作。
第三,则是相关监管和法律滞后的问题。“尤其是在融资租赁资产流动性释放的问题上,目前,还存在较多的法律和监管盲点。”周康特别指出,目前行业缺少根据现实案例形成的条文:“所以,在尝试的过程中,对于从业者来讲,要非常的谨慎,如果过于激进的话,说不定就不小心触碰到红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