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的根本源泉,鲁万鑫先生在寻找解决自身企业同事问题的过程中,首次重新发明了“格物致知”,通过“格物”、“语言辩证”、“感知究竟”、“创新思维”等对人启发,能够帮助人“自觉”(开启人被遮蔽的本身就有的“智慧”),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后,遭遇问题越来越少,效果非常显著。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人资管理)、“格物致知”、启发、重新发明、创新
一、人资管理遭遇问题
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的根本源泉【1】,像其他企业一样,我们自身在人力资源管理具体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
1、模块难题
招聘难题:招聘像是在“碰运气”,即使方式和方法多样,招聘进来的同事往往没过试用期就被劝退。
培训难题:为了使同事能够符合公司标准,我们非常重视人力资源培训工作,资金和时间双投入。但实际情况是,就一场培训而言,100%的表达只有20%被接收,甚至培训意思被曲解。即使把培训和绩效考核挂钩,效果也不行。
人资管理部门和用人部门之间相互埋怨,人资管理部门嫌用人部门用人要求高、参训者在培训过程中不用心,用人部门怨人资管理部门招聘渠道不行、培训课程意义不大。都觉得很委屈,但问题究竟出在哪了?
2、创新制度形同虚设
创新的根本来自企业同事,为了促进创新,人资管理部门制定激励机制,鼓励同事学习、创新,比如设立研发专利奖金、创新能手等等。而实际情况是:同事根本没有创新的能力,激励制度一直“默默无闻”;创新奖获得者并非实至名归,流于形式。创新机制究竟要制订成什么样?
二、“格物致知”重新发明
上述问题的出现,只是我们自身在人资管理过程中所遭遇问题的“冰山一角”,一系列问题究竟该如何解决……
仔细分析后发现,这些问题的共同关键点是企业同事,根本原因是人的问题。公司董事长鲁万鑫先生为解决人的问题,在学习、探究过程中他发现被自己困住啦,在他不断自我用力启发自己的过程中,猛然一次他发现自己“自觉”了。于是,他再学习、再探究,发现整个过程是先秦儒家提到的“致知在格物”【2】,“自觉”是“致知”,而“致知”通过“格物”,他首次重新发明了符合当代社会的“格物致知”。
三、“格物致知”在人资管理中的应用
公司董事长鲁万鑫重新发明 “格物致知”后,我们专门成立“赛文格致学堂”,负责开展“格物致知”启发工作,很好的解决了人资管理的问题。
1、招聘不再难
一方面,再发明的“格物致知”与传统的人才筛选方式不同,在招聘过程中,历史履历门槛不再作为重点,从源头上解决了可供选择的人才少的问题。
另一方面,“格物致知”能够开启人被遮蔽的本身就有的“智慧”(“自觉”),发掘人的能力,在公司工作几年一直默默无闻却又踏实的同事直接担当重要岗位,企业在人才育留过程中,尤其是企业花力气最大的核心人才不再是难事。
2、启发而非培训
对同事开展“语言辩证”、“感知究竟”、“创新思维”等的启发实践,效果非常明显:对同事进行语言的局限性比如指代不明、自我省略、指向性等启发,能使其意识到自身语言方面的问题,逐步加以改善后,工作交流过程中所谓的“漏斗效应”大大较少;“感知究竟”能够让人认识到自身“感知”的缺陷,认识自身不足,用“智慧”把握事物本质;企业中有很多惯性思维是致命的,惯性思维往往会导致决策忽略某件事的目的,虽然付出了努力与辛苦,但是往往结果不是“好”的。“创造性思维工具”、“是非目的法的究竟”等,能够解放思想枷锁,有效的完成工作。上述“启发”,已通过大量实践,帮助同事“智慧”显明。
3、企业的制度不再是摆设
开启“智慧”让企业同事“知其理之所以然与其所当然”,制度制定者知道如何制定制度,制度执行者知道制度是什么意思、如何执行,工作问题逐步在减少,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双方对制度的认识一致,是同事的责任心在自然显现并且逐步提高。
4、创新成为可能
我们非常重视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政府要求;大部分企业设立创新机制。创新环境有,但是创新没有发生或者很少有发生,关键点还是在人身上,创新需要“智慧”。而对同事“格物”开启“智慧”后,对其加以创新思维工具的掌握,究竟知识解决专业性的不足,全员科研化迈开脚步。
四、结论
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保持自己的优势,具有核心能力是必要条件,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的根本源泉。“格物致知”是由中国先秦时期儒家提出,在之后二千多年,鲁万鑫先生首次重新发明了符合当代社会的“格物致知”,融合了西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元素。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帮助人开启“智慧”,从根本上解决人的问题,解决企业人资管理过程中的招聘、培训、制度体系等诸多问题,贯穿于人力资源管理选用育留整个环节,是新时代智慧的产物。
参考文献
[1]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