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港事件”爆发以来,邮币卡投资者对于行业监管的呼声越来越高,而各个交易平台也在研究行业的自律准则,但是鲜有政府层面的声音出现。
2015年12月24日出版的某主流媒体发布了一篇名为《“互联网+邮币卡文化”亟须健康发展》的文章,电子盘或将迎来一次“期末考试”。
“监管” 电子盘今后主旋律
随着邮币卡电子盘行业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很多在传统现货市场不存在的问题都一一暴露了出来。
以如今沸沸扬扬的“中港事件”为例,部分藏品在中港的上市价格远远高于其在实物市场的价格,在中港出台的一系列看似利好的政策刺激下,很多不明就里的投资者将大量资金投入其中。虽然一定的市场价格偏离度给了投资者在电子盘获利的空间,但是一旦这个尺度缺乏“安全红线”,在没有市场支撑的情况下,其下跌只是早晚的问题。
但是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却迟迟没有出台。除了靠交易平台的行业自律之外,买卖双方的利益似乎无法得到根本保障。
邮币卡电子盘的出现仅仅才2年多的时间,但是由于邮币卡现货市场的长时间积累,其增长呈现出爆发的态势。
据邮币卡之家9月份发布的《2015年邮币卡电子化交易行业报告》显示,2015年邮币卡行业规定人群2700万,邮币卡现货市场市值6000亿元。据邮币卡之家预计,2016年邮币卡电子交易平台将会达到50家,参与交易的会员数将会由目前的约100万人扩大到150万人至200万人,电子盘市场的整体市值将会达到3000亿元。
从政府层面来看,如此大规模的资金量和参与人数,一旦出现根本性问题,整个行业将会崩塌,从而给社会带来种种不稳定因素,所以行业监管是势在必行。
“堵”与“疏”之争
和当年“大禹治水”的情况类似,面对汹涌而来的邮币卡电子化大潮,摆在监管部门面前有两条路:“堵”还是“疏”?
很明显,一旦相关部门认为这个行业已经严重偏离正常轨道,其存在将会带来不可预估的风险,那么“堵”带来的后果会很严重,对整个邮币卡行业来说将是灾难性的。
而如果选择“疏”,加强行业监管,引导邮币卡电子盘向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也许电子盘会像现在的股市一样,成为我国金融行业重要的组成之一。
不怕火炼才是真金
邮币卡电子盘的生命力在于传统线下邮币市场交易成本过高,更存在真伪、品相等专业技能限制,而电子盘相比线下交易突破的地域限制,交易成本更低,藏品入库上市需要严格的鉴定过程,交易风险也更低。
但是由于邮币卡电子盘“出生”时间较晚,各方面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一些投机行为也混迹于此,给这个行业造成一定不良的影响。
随着国家行业监管政策的出台,一些不法行为会被一一揭露出来,行业准入准出会越来越严格。
从短期来看,监管是一枚“毒药”,整个市场会出现大幅度波动,一些藏品可能会应声下跌,个别平台甚至会出现“倒台”的风险。但是从行业长期发展的角度看,行业监管的出现则是改变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一些“污风浊气”,稳定行业长期发展的一剂“补药”。在市场需求依旧蓬勃的情境下,监管到位比监管缺位对行业而言是有利的。那些真正在客户服务上下功夫、在产品设计上做足文章的“靠谱”平台迎来的将是春天而非冬天。而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今后更加规范的邮币卡行业,将能够为其提供安全便捷的投资产品,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当监管来临的时候,邮币卡电子盘不会凋零,只是会回归到它应有的位置,而打着电子盘名义的非法行为和投机者吞下的才是“毒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