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要“支持P2P借贷平台等互联网金融业态发展,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坚持普惠金融。”此前,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也在2015年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正式将P2P定位于“传统金融机构的补充”。
政策面究竟要将P2P行业朝哪个方向引导,已经变得很清晰。监管层强调的“普惠金融”,就是要使广大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以及收入稳定的工薪阶层也能获得便利、可靠的融资渠道。而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以及典当行等传统金融业态因各自存在局限性,而难以做到“普惠”性质。
如果你生意做得很好,发展前景也不错,可是你递交给银行的贷款申请迟迟批不下来,你不必抱怨,因为银行的审贷时间和标准,最适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银行的贷款决策程序复杂、耗时长久,如果贷10万和贷10亿,要走的审贷流程一样,决策与管理成本一样,银行就很难弯腰关照小额贷款客户。
国内信托公司管理和托管的总资产,从不到1万亿膨胀到突破11万亿,只用了5年时间(2007-2012),其中超过一半为融资类信托。信托公司会以信托计划的方式为一些商业项目筹钱,而投资者都是净资产300万以上的富裕阶层,但真正有机会纳入信托计划的都是诸如房地产、矿山等特定项目。信托公司几乎与普惠金融无缘。
美国有近1.2万家典当行遍布全美各地,数量比银行还多。典当业在中国则是特种行业,同时接受商务部和公安部的严格监管。尽管商务部有硬性规定:动产质押典当的月综合费率不得超过当金的42‰,加上法定利率,在典当行的借贷成本大概比国内银行贵4倍。更重要是,借款人要有能入典当行法眼的当品,比如名车、名表和贵重古董等。
小贷公司主要由地方金融办监管,最多可以用央行贷款基准利率4倍的高利做小额贷款。小贷公司与P2P的不同地方在于,前者可以搞资金池,后者不能。但小贷公司不能吸收存款、不能拆借资金、不能经办委托贷款,资产负债率(杠杆率)被限制得过低——监管部门只允许小贷公司从银行借款,而且借款额不能超过注册资本的50%,这严格限制了小贷公司的业务规模。
出于成本效率的考虑,传统金融业态很难做到普惠金融。而在互联网金融大爆发之前,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就提出设想: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信息充分共享。当中有很多人提供借款,也有很多人需要资金,这就能通过搜索引擎让资金供给和需求进行有序排列,通过资讯体系的完善,确定风险成交的价格,资金出借就不用银行作为中介了。
2015年国内P2P市场的高增长,实现了近万亿的交易量,完全实现了马蔚华当初的设想。P2P平台直接连接借款人和出借人两端,平台只居中提供交易信息和信用管理服务,而不用触碰双方交易资金。风险被集中在对借款人的信用管理上,不涉及资金池运作。凡是保持良好生存状态的P2P平台一定是顺应了这一发展规律。比如国内知名的银谷P2P平台,始终坚守自身信息中介的定位,本身不进行担保,也不承担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不过,不同P2P平台在商业模式上存在很大差异。国内很多P2P平台吸引到风险投资,而世界上第一个开放支付网络Ripple的首席风险官Greg Kidd说得很坦白:“在中国,我们想投资的很多都是以商业模式来驱动的创业行为。在美国,更多投的是技术创业的项目。”
在P2P的基础上,国内衍生出诸如P2B(对企业)、P2C(对法人)、P+N(对小贷公司)、P2G(对政府和国企)等多种酷炫概念,这使P2P行业变得混乱和复杂。
互联网金融的根基是信用管理和风险控制,金融创新是有界限的,P2P行业要回归单纯。
类似银谷这样的专业化P2P平台,集中服务于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公务员、事业单位高收入人员等,是真正的普惠金融。银谷P2P平台主要是撮合小额借款,平均每笔的借出额在6万元,足够小的金额,能满足社会底层的需求,也能有效分散风险。小额借款本身就是最好的风控,越是小额借款,越不会考验借款人的债务承载力。
银谷的财富管理业务,始终是资产要先于资金,整个交易流动过程都能确定,每一笔交易进出的关系都很清晰,出借双方有严格意义的对应关系。银谷拥有一支高度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聘请了多位投融资领域专家,将会极力协助资金方、借款方做好风险控制。
如果一个P2P平台是真正在做普惠性质的小额资金业务,其风控系统就不用承受太大压力,业务流程快速高效、更接地气,银谷正好与传统金融机构形成完美分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