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国财网>>首页—国财网!网站地图 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曲艺

一个支教老师的心声,与钢琴擦出的火花

作者:914922476  来源: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7-03-08 11:13

  我的父母都是老师,从小受他们影响,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一个梦想——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但是前几年的人生导向似乎并没有让我更靠近教育的行业.一心想着为梦想去奋斗努力着,想让自己终有一天可以站在讲台上教出属于自己的学生。但是命运总是那么一波三折。

  因为父母都是老师,所以我便从小就是一个乖乖女,一心就在学习上。可能父母也为老师并不像让我的童年时光不快乐,也没有给我报大大小小的补习班,以至于我大学毕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才艺。我毕业于林业院校的管理系,这似乎与教师行业没有任何关联。毕业校招的时候顺利进入深圳一家很不错的私企,拿着高于大多同龄人的薪水,这好像更在偏离教育行业的轨道,那时的我想我或许就在深圳这样拼搏下去了。

  初出茅庐的迷茫也在这时候开始凸显:我的价值是什么?没有养家的负担,没有对高薪的崇拜,我们这一代人似乎更偏向去做让自己直观感受到价值存在的事情。 在深圳呆了一年有余,我终于重拾那个自小埋在心中的想法。也许之前的自己一直以为在偏离教育行业的路线,但是不经意间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为成为一名老师而进行积累。

  感谢自己潜在的梦想隐约中为自己增添了一名教师具备的能力。大学时期为了赚取小外快补贴生活兼职了昆明新东方地理讲师,让自己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深圳忙碌的两点一线也加进了乐橙岛成人钢琴吧进行音乐钢琴的学习。

  虽然边工作,边学习,工作闲暇之余获得快乐且充实自我。但是在充分考量了自己的物质条件和自身条件以后就从公司辞职,因为从朋友那里知道,贵州有个地方需要支教,热爱这项工作的我便只身前往贵州关岭毛草坪进行支教,只为实现我做老师的梦想。但是这次经历让我真切的体会到乡村教育的窘境。 我可能是到了一所假的需支教村小:学校有崭新的三层教学楼,学校有四千余册图书,学校有坐拥二十多台显微镜的实验室,有设施齐全的微机房,学校有两个大大的平整的篮球场,有十多台电子琴,甚至这里还有多媒体教室。这比我想象中的支教点要好上千倍万倍,直到一段时间后我才逐渐了解这里迫切需要支教的原因。 2010年这个村子发生了特大泥石流,老村早已埋在了废墟泥土之下,因而政府投资建设了新村,学校也是由企业及政府共建,因此学校的硬件设施都十分优良。但是难以想象的是这里五年级的孩子近半数掰指头也算不清二十以内的加减,一句完整无错的句子在他们的作文中出现都是一个奢侈。 在我看来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教师资源有限。“你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吧!”在这里是的,你的数学老师也还可能只是隔壁村的赤脚医生。有体育课吗?有,自己玩去吧;有思品课吗?有,自习去吧;有美术课吗?有,自己对着画吧。有音乐课吗?有,自己唱吧。每个老师精力有限,有些老师带着不同年级的两门主课,有的老师甚至包班教学,老师怎能有额外的精力去教给学生语文数学以外的知识?

  二、家庭环境制约。这里的孩子出生时,可能父母还是未成年,这些“未成年父母”在孩子出生后便外出打工,可能在外组建了新的家庭就不再回家了,所以孩子们没有人管理,留给爷爷奶奶甚至远方亲戚代管。可是这些留在村里的“爷爷奶奶远房亲戚”可能连普通话都听不懂。有个老婆改嫁的丈夫有两个孩子,每个月他可以领取到两百元的贫困补助金,但是他从不曾出门干活,终日烟酒甚至赌博,孩子们没有油与菜,便白饭就着点盐巴满足胃的需求,白饭也可能是来自隔壁的施舍。这并非个例,村里可能家家都有进过牢里的男人,由于自然环境的制约村里人除了外出打工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即便有,长期的惰性已经让村里很多人自觉免疫需要辛苦劳作的事务,有国家经济补助的家庭更胜。 支教的一个学期给我最深的感触就是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深刻影响。每天总有那么些家长告知真实但又令人啼笑皆非的请假理由:带孩子去理发、办丧礼要好几个礼拜、去外婆家吃饭太远了、赶集带孩子去提东西、起床晚了上午就不来了······兴许教育并未让这里的人感受到好处,因而并不重视,并不重视教育导致良好的教育更加举步维艰,如此往复,教育便真的如当地人所想,给他们带不来任何好处。

  我尝试着去与这样的环境氛围斗争,但是孩子一句“我妈妈说了不能借东西给别人”让我心寒。好在自己在几个月当中感受到了自己带给他们的变化。在学校校长,支教小伙伴以及深圳朋友们与乐橙岛成人钢琴吧同学和老师的支持,我们不仅在学习上增加了电子琴、美术、书法、舞蹈等兴趣课程,更在课外活动上给他们做了一个大拓展,从趣味运动会到圣诞大party再到镇小少年宫参演,孩子们对学习有了新的理解与更多的渴望。当地的老师也在我和另外一个支教小伙伴的带动下掌握了一些办公软件技巧,更在无形中创造了这个小学特有的校园文化。

  这样一个村子出个大学生很难,这些孩子出现国家栋梁的概率几乎为零,所以我从不曾幻想自己这学期以及接下来的这个学期会带给他们多大的成绩的改变,但是我相信我们一定给他们开辟了更多成长的路径,而每条路的披荆斩棘是他们自己要做的。我所做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带给他们更多的收获,带动身边的朋友身边的教育机构希望给这些需要知识需要一书的孩子们多一份关爱,

  (G3商讯)

分享到:

关键词:

更多精彩热图
更多今日推荐
更多最新标签
更多拓展阅读
商务合作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网站标签 企业邮箱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一个支教老师的心声,与钢琴擦出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