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国财网>>首页—国财网!网站地图 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卫生

吴城镇 供港蔬菜基地变就业基地

作者:网络整理员  来源: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5-12-10 01:09

村民正在采摘蔬菜 本报讯(特约记者杨玉红通讯员李明星)初秋时节,在桐柏县吴城镇贾岗村供港蔬菜基地,芥蓝、菜心等各种蔬菜地一块连着一块,一眼望不到边。基地内蔬菜长势正旺,整齐排列的白色喷灌设备点缀田间。蓝天白云下,随处可见在地头劳作的村民,空气中飘散着泥土和蔬菜的清香。在基地里,几名工人正在将刚采摘的无公害蔬菜进行分拣、过秤、包装,然后运到离基地不远的冷库保鲜。 见记者一行到来,正在地头查看蔬菜长势的吴城绿港蔬菜基地负责人王应怀告诉记者:“我们这个蔬菜基地每天出菜10吨左右,当天采割当天装箱,第二天早上6点出发,18个小时后就到了香港居民的菜篮子里。” 对于在供港蔬菜基地工作的村民而言,蔬菜热销带来的不仅是更多的酬劳,还有完全不同的种植理念,从耕地、播种、除草、施肥、浇水到采摘、分拣、过秤、装运,大家各司其职,就像现代化工厂里的流水线工人。 “蔬菜基地建到俺们这个村以后,村民得到的实惠确实很大,像我这样在家带孩子的留守妇女,在家门口打工,既能照顾家还能挣钱,比在外面好多了。”正在田间忙碌的村民毛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如今,在贾岗村附近的村民都像毛改一样,他们把自家的田地租给基地,换取每亩每年600元到1000元不等的租金。之后,农民们接受了蔬菜公司开出的薪酬待遇,成了供港蔬菜流水线上的工人。而做工人的最大好处,就是由基地承担风险,自己只管干活,特别是这几年桐柏县连续干旱,村民们在种地上没有太多的资金投入,全靠望天收的种植模式,对在土里刨食的村民们来说,种庄稼增收致富的风险越来越大,有时甚至成了赔钱的买卖。而绿港蔬菜种植基地的出现,不仅让村民们有了稳定的地租收入,同时也让他们在家门口找到了就业门路。 贾岗村党支部书记贾祥新告诉记者,该基地采取公司加农户的运行模式,今年流转土地1600亩,预计到明年发展到3000亩,给村民带来的效益非常可观,就是不种地,4个组村民每年也可以拿到100万的租金,在基地务工每月还可以领到2000多元工资。 该基地是吴城镇于2013年通过招商引资形式吸引香港客商投资兴建的项目,投产后计划流转土地3000亩,目前播种面积已达1600亩,每亩全年可以播种七茬蔬菜,年产值达到1.1亿元。主要种植香港人喜爱的菜心、芥蓝等绿色蔬菜。该基地聘请了广东、云南的技术人员进行全程把关,在种植过程中实行统一种苗、统一农资、统一技术规程,集成应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无害化防治技术,确保香港居民吃上放心菜、绿色菜。8 党员带动经济发展 本报讯(通讯员赵光选)邓州市裴营乡采取加大投入、抓好载体等措施,搞好党员培训,力促全乡经济发展。 该乡先后投入50余万元,购买电视、电脑、dvd,科技图书及光盘等资料,加强党员远程教育阵地建设,使党员学习有教材,示范有基地。同时,利用党员活动日、农闲季节等,组织广大党员集中学习,交流致富经验,传递信息,并及时把技术、资金、信息送到农民手中。截至目前,已开展集中教育活动5次,培训党员1800余人次,传递致富信息200多条,帮助农民外销玉米、花生等农产品100多万斤,培养党员科技带头人450名,帮带1200余名农民走上致富之路。8 整治环境迎接通水 本报讯(通讯员李海增周春华)今年10月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建成通水,处于水源地核心保护区的内乡县瓦亭镇实施“蓝天、碧水、垃圾清运”三大工程,以两河(长生观河、魏河)、三路(师瓦路、瓦乍路、瓦虎路)治理为突破口,在加快污水处理厂和垃圾中转站扫尾工作以及清理污染源的基础上,结合清洁家园活动,每周组织相关单位对全镇“两河”、“三路”进行一次巡查,重点解决垃圾乱倒、破坏水土的问题。同时,在各村设立固定的垃圾投放点,统一收集后送垃圾处理厂处理,并组织人员对全镇卫生死角进行整治,投入车辆10余台(辆),清理生活、建筑垃圾200余立方米,取缔废品收购点、店外经营35处,清理小广告300多处,清理柴草垛、枯枝堆、路边小菜园120多处,确保以崭新的形象迎接正式通水。8 特色产业助农增收 本报讯(特约记者申鸿皓通讯员刘沈军)“地中椒,区中粮,园中瓜,棚中菜”已成为社旗县晋庄镇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农业在农民的收入份额中占到40%以上。 该镇依托30万亩高标准粮田项目区、无公害小辣椒生产基地等,以强化小辣椒、西瓜、烟叶和林业为产业重点,在规模发展上实行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在产业服务上做到产业发展到哪里、服务措施跟踪到哪里,使优质粮食种植面积突破5.5万亩,小辣椒稳定在2万亩,西瓜种植面积6000多亩,反季节蔬菜170余亩,烟叶面积近300亩。 为提高农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该镇还以生产基地为龙头,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形式,逐步形成了信息技术等资源共享、风险同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和合作社互惠共赢的良性发展机制,有效促进了农业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该镇已建成蔬菜、烟叶、西瓜、辣椒、农机等18家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合作社发展会员168户,带动群众200余户。8 晋庄镇 瓦亭镇 裴营乡 富民强村领头雁 ——记淅川县厚坡镇柴沟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刘英文 特约记者夏季风高帆 3年前,凭着一颗赤诚为民的热心和满腔豪情,刘英文担任了淅川县厚坡镇柴沟移民新村的党支部书记。 3年后,他让村民过上了好日子,人均年收入上万元,不但村容村貌整洁,而且邻里和谐。 厚坡镇柴沟移民新村共安置移民171户745人。搬迁前,移民们居住在偏僻山区,交通不便,发展滞后,过着住砖瓦房、土坯墙,靠种粮维持生活的贫困日子。 2011年6月,柴沟村移民从香花镇搬迁入住厚坡镇,刘英文当选为柴沟新村党支部书记。如何凝心聚力建设移民新村,让村民安居乐业,成了刘英文的心头事。 为此,刘英文制定了村务公开、党支部和村委会联席会议等20多项村级管理制度,主持成立了由村民代表和老党员组成的民主议事会、民主监事会、民事调解委员会。 老党员赵志清说,有了议事会,事情真好办。比如,养殖小区的使用问题,群众意见不统一。村里召开民主议事会,按照多种方案进行投票表决,最终决定,养殖小区按照一年每平方米10元钱的价格租给移民使用,移民自愿报名,抓阄分配养殖面积,大伙心服口服。 民主监事会负责监督村“两委”决策执行和财务收支等重大情况。监事会成员欧阳勇说:“谁也别想私自花掉一分钱,所有资金支出都得经过我们监事会15人的同意才行。” 遇到移民有纠纷,经调解委员会公开、公正调解,事态很快平息。“有啥事,找调委”,如今,柴沟村的民事纠纷大幅度下降,党群干群关系日益密切。 早些年,刘英文靠做辣椒生意成了村里的致富能手,每年有100多万元的纯收入。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刘英文提出了以产业发展为支撑,整合养殖资源、建设移民养殖小区的发展思路。他多方奔走,结合村情申报建设了投资1200万元、占地70亩的柴沟移民村养殖小区项目,并发展烟叶500亩,投资建成一个500万元的食品加工厂。 刘英文说:“在县乡政府和移民部门的帮扶下,目前,柴沟村通过土地置换的方式,发展了养殖、种植烟叶、食品加工等产业,移民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实现了稳得住、可发展、快致富的目标。” “这100多只羊都是刘支书带动支持我自己养的!”在柴沟村养羊大棚前,村民赵海清很是自豪,“起初,群众胆子小,怕赔,刘支书就给大家加油鼓劲,还自掏腰包带着我们远赴湖北、山东考察,引进优良养殖品种。现在我们足不出户就走上了发家致富路。” 养牛户曾显红感动地说:“我和其他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出现资金困难时,刘支书二话不说,主动到信用社为我们担保贷款,解决了养殖户的燃眉之急。” 如今,柴沟村的养殖小区入栏种牛200多头,种羊2000多只,肉鸽2万多对,年总产值达5300万元,年净利润1000万元。2013年,村集体收入15万元以上,村民的人均纯收入上万元。柴沟村的养殖项目很快形成了示范效应,其他移民村也纷纷建设了黑猪、黄牛养殖场等。8 莫让垃圾箱成摆设 □叶金福 近年,在建设新农村中,各地在村主要村道上摆放了垃圾箱,有的村还组织人员定期进行垃圾清理,这不失为一项改善农村民居生活条件的利民之举。 然而,近日笔者在一些乡村看到,个别村庄的垃圾箱里并未见多少垃圾,而垃圾箱旁却是垃圾遍地,堆积如山。有的村民仍旧习惯性地将垃圾倒在家门口,丝毫不在意垃圾箱的存在,致使垃圾箱形同虚设,成了摆设,实在令人可惜。 为何村民会随意乱倒垃圾,而不把垃圾入箱呢?笔者以为,其实并非村民不懂得文明道德,不知道讲究卫生,关键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究其原因,不乏以下种种:文明程度比较低、社会不良现象影响等。事儿虽小,但其影响很大。 笔者以为,要改变村民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从政策上讲,应从提高群众文化素养、文明素质上下工夫,加大对村民的文化、卫生等知识教育培训力度。从农村自身上来讲,一方面在各种便民基础设施建设上,应当更多地考虑到当地实际,以便让这些基础设施更好更便捷地适宜于村民需要;另一方面应在村规民约、村民自治和相互监督上下工夫,在一定程度上约束、规范不文明行为,从而达到提升乡风文明程度的目标。 总之一句话,要管好用好农村垃圾箱。8 方城县清河乡和庄村农民正在采摘烟叶。该乡今年烟叶种植面积8000余亩,产值达3000万元,人均增收1500元。8 特约记者董振万通讯员王建青摄

[责任编辑:yfs001]

分享到:

关键词: 基地 蔬菜 城镇 就业

更多精彩热图
更多今日推荐
更多最新标签
更多拓展阅读
商务合作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网站标签 企业邮箱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吴城镇 供港蔬菜基地变就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