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9年3月29日 /美通社/ -- 在3月26日举行的2019国际医药创新大会 (IPIF) 上,赛诺菲首席执行官白理惟 (Olivier Brandicourt) 做了主旨演讲。
白理惟对近期中国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医疗改革表示欢迎。“从2000年到2016年,中国有关部门共批准了约100种新药上市,就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48种药物,几乎与欧洲药品管理局或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每年批准的药物数量齐平。更重要的是,这些数字意味着数百万中国患者能用上最前沿的创新药物进行治疗,例如肿瘤、罕见病和传染病等疾病领域的药物。”
白理惟还赞扬中国政府在全球医疗创新生态系统中扮演的日益重要的角色。他强调:“由于创新药物的开发已成为一项全球性的、甚至更为复杂的努力,那种碎片化的、各国各自为政的方法已不再可行。我坚信国际间合作是未来为中国患者推动世界级创新的重要因素。”
对于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白理惟提出了5项建议:提供全程护理、采用医疗技术评估、改善采购体系、转向基层医疗和预防为主,发展补充医疗保险等建议。
国际医药创新大会(IPIF)是由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发起的两年一次的国际会议,旨在打造中国医疗健康创新生态系统领导者之间的高层对话和协作平台,以加速中国的世界级创新、更好地满足全球患者需求的共同目标。在本届大会上,来自政府、企业界、学术界和非营利组织的400多名中外专家呼吁采取联合行动,加速中国的世界级创新,以拯救全球患者的生命、改善他们的生活。
赛诺菲首席执行官2019年3月26日第二届国际医药创新大会发言纲要
我非常高兴今天能和大家相聚北京,参加第二届国际医药创新大会。
今天,我以三重身份在这里发言:既是赛诺菲的首席执行官,也同样代表两大行业协会 -- 美国药物研究和制造商管理委员会、以及欧洲制药工业和协会联合会。
两年前,也就是2017年3月,我有幸出席了第一届国际医药创新大会。
就在首届论坛召开前的几个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蓝图,其中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目标:激发中国医疗改革的新动力。
两年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健康中国”的愿景正在形成;对中国政府在整个医疗健康体系中实施创新政策方面取得的巨大进展,我深表赞赏。
中国医改深化发展
近期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加强对创新药物的审评审批。
这一点可以用数字充分说明:从2000年到2016年,中国有关部门共批准了约100种新药上市。就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48种药物,几乎与欧洲药品管理局或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每年批准的药物数量齐平。
更重要的是,这些数字意味着数百万中国患者能用上最前沿的创新药物进行治疗,例如肿瘤、罕见病和传染病等疾病领域的药物。
去年中国在重大体制改革方面的举措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国家卫健委、国家药监局、国家医保局的成立使职能更清晰、可预见性更强,同时并没有减缓改革的步伐,非常值得称道。
统筹健康政策,加强国际合作
那么改革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呢?首先,政府能够持续一贯地推进健康政策的起草、通过和实施,这是中国能够快速赶上其它发达经济体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政府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在“健康中国2030”的框架下制定医改议程,向世界展示了健康产业对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
这方面的例子之一是政府在加强知识产权和报销体系方面做出的努力。
正如美国 FDA 前幕僚长 Susan Winkler 所说,一贯、稳定的政策和达到国际顶尖水平的改革最终将惠及患者,并推动中国参与全球生物制药创新。
在这一系列雄心勃勃的医疗改革之外,我还想特别赞扬中国政府在全球医疗创新生态系统中扮演的日益重要的角色。
在全球层面,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医疗保健方面的巨大变革。二三十年前我们在基因药物、免疫学和新一代生物制剂方面所做的基础性工作,已经结出硕果。
这个新的医药时代还刚刚起步,各国的监管体系必须跟上科学发现的步伐和方向。
由于创新药物的开发已成为一项全球性的、甚至更为复杂的努力,那种碎片化的、各国各自为政的方法已不再可行。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于2018年加入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的管理委员会,是中国监管框架现代化的重要一步,也是将其纳入新一轮医疗创新的重要一步。
今天,我要通过这次会议强调,作为医药行业,我们完全支持中国在实施 ICH 指导方针方面的努力。
中国监管改革:成就与挑战
中国的监管体制改革获得了哪些成就?又遇到了哪些挑战呢?
尽管中国的 ICH 会员资格还相对较新,我们已经注意到它在药物技术审查和审批方面的加速,证明与国际监管标准融合已经成为中国向其人口提供一流医疗保健的重要战略之一。
例如,国家药监局之前发布了药物临床试验审评审批程序的“60天”新规,以及《接受药品境外临床试验数据的技术指导原则》,从而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使跨国制药公司能够参与到中国的发展计划中。
当然,这些促进中国医药发展与全球同步的努力还会受制于一些其他问题……例如在临床试验核查和《中国药典》等方面,监管改革还需要与国际惯例保持一致。
特别是临床试验数据的核查,仍然是中国在缩短总体审查时间方面的关键瓶颈。
如果我们都希望加速药物开发,我们必须携手共同面对这些问题。
作为医药行业,我们也热切希望与本地利益相关方建立合作关系,互相学习,促进分享。由于我今天在北京,我就举一个北京的例子:比如美国药物研究和制造商管理委员会与北京大学的合作。
他们携手其他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了一个亚太经合组织监管科学卓越中心。这个平台使得我们能够开展跨区域临床试验和临床实践的培训项目。很快,我们将扩展此项目,纳入药物警戒和安全报告的国际准则。
展望未来,五项建议
那么未来又有哪些挑战呢?
就像我稍早时提到的那样,在今后的几年里,中国是否能够成功地将世界级创新药物带给患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够多快地调整适应、并对标现行的国际标准。
我想提供几点建议。首先,我们拥有成功的慢性病治疗策略,我们了解患者希望获得哪些医疗服务,也知道他们很难在正确的时间找到正确的医疗服务供应商。提供全程护理能够减少医疗服务过程中混乱、重复、延迟及差距。通过减少低效率事件的发生,全程护理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结果,并且节省治疗费用。
其次,采用医疗技术评估,为专家提供现实世界证据数据,利用我们创新的技术,都将有助于我们创建基于价值的医疗服务,从而建立起更高效的医疗体系。
第三,我们应继续联手改善采购体系,更多地采购针对慢性疾病的现有高品质药物,包括基因和细胞疗法、数字健康解决方案等创新产品和技术。
第四,我们应继续将重点从以急性病、医院治疗为主的模式转向以基层医疗和预防为主的模式。
第五,通过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开发创新解决方案,为无力承受医疗费用的患者减轻负担。为了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应确保各省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一致性。
综上所述,在过去30年中,我在生物制药行业的经验教会我一点:在医疗系统中,没有哪一方能够独立解决系统内部所固有的复杂命题,无论是政府、监管机构、医疗服务供应商、保险机构还是行业。
展望未来,我们成功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协调和分享经验教训的能力,以及作为一个全球社区一起前进的能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