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8年7月31日电 /美通社/ -- 锦江都城酒店分为经典和商务两大系列,每一家经典酒店就是一个无法复制的精品,每一间商务酒店都充分融合在当地文化,一边传承着上海的古朴,一边融入现代的艺术。近日,一篇题为《“老岁月+新生活”:锦江都城酒店里的悠悠时光》的文章在迈点网发布,以下为全文内容:
我今天才知道,我之所以漂泊就是在向你靠近。--《廊桥遗梦》
上海,或优雅,或雍容华贵,或摩登时尚。而点缀在其中的锦江都城酒店亦如此,它们浸染着这座城市的气韵,让造访者从下榻开始就爱上这座城。
“老岁月”:老上海人在这回忆上海
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万国建筑”群中,“都城饭店”仿佛一颗明珠,光彩夺目,其主打的“都会生活”吸引了包括宋美龄女士,梅兰芳先生在内的名流造访,在当时被称为“大上海名人社交中心”。饭店由著名的 Palmer&Tumers 建筑设计公司所设计,建筑立面以竖直线条为主,简洁大方;大堂内古朴的六角吊灯,回旋的金色扶梯,廊柱间精致的纹雕,哥特式的艺术装饰,都浓缩了欧洲建筑的精粹。
岁月流转,都城饭店历经沧桑,直到2013年锦江国际集团独具慧眼,才有了“锦江都城酒店”品牌的华丽诞生。都城饭店带有的历史印记镌刻在崭新的“锦江都城”身上,串起上海的过往,充满老上海人的生活气息,历久弥新。
锦江都城是打开有关上海记忆匣子的钥匙,它讲究用建筑物的灵魂讲故事,连通古典与现代的时空对话。如达华宾馆与匈牙利设计师邬达克的故事就让人备受触动。“邬达克为上海这座城市贡献了自己一生中99%的建筑作品,这些建筑就像一粒粒珍珠散落在上海的大街小巷,融入了上海人世世代代的生命中,锦江都城经典上海静安寺店(原达华宾馆)就是众多历史“遗珠”中的一个。”锦江国际副总裁陈礼明说道。在30年代的上海,邬达克将西方的现代主义建筑浪潮带到古朴的东方,让当时的上海人感受到别样的风景。今天的达华已八十高龄,他或许早就被各种高楼大厦湮没,但是这份“古老的现代设计”却是上海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正如酒店入口处所写的那样:“我可以向你保证,即使再过五十年,这幢房子的现代感仍是超前的,哪怕再过一百年,我相信她仍不会过时,它应该可属经典之列。”
“新生活”:新上海人在这读懂上海
很多年轻一代并没有像邬达克一样经历过老上海,只能凭着老物件、老建筑去触摸上海的历史,感受上海文化。锦江都城经典上海南京饭店(原上海南京饭店)就搭建了这样一个空间,在这里可以跟着酒店一起回到80年前。墙上关于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在此创立时的剪影,你能感受到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些爱国青年们意气风发,实现新闻理想的信念;桌上的鲁迅和巴金作品集,仿佛这些文学巨匠就坐在对面;酒店还保留着1931年开业时的一些物件,很有年代感,如今作为装饰品放在酒店之中,诉说着它的历史。客房的设计更是巧妙,马赛克拼成的上海外滩、静安寺等地标性建筑作为门厅背景、玻璃纹隔门让房间既通透又保证私密。总经理陈辅仁先生表示锦江都城想要将30年代遗留的社交文化用现代的方式呈现给中外住客,通过还原历史场景,实现人文的传承。
这样的社交文化,锦江都城酒店确实做到了,在锦江都城经典上海南京东路外滩酒店以“回味老上海优雅下午时光,探寻海派文化贵族精神”为主题的社交时光活动中,上海老克勒严尔纯先生为大家描绘了老上海中上阶层人士的生活方式,讲解上海的贵族精神。著名作由家陈钢老师也解读了他父亲的作品《玫瑰玫瑰我爱你》,回忆了昔日上海滩的人文情怀和生活方式。
如此娓娓道来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动态探寻,使参加者对海派文化的形式及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使当下的一些上海白领对上海文化中的精神追求也有了更深的体悟和认同。在携程等OTA网站上,众多网友感受到锦江都城酒店对历史建筑的尊重,也感受融入现代化点缀的用心,不禁发出“很有老上海风情的酒店!处处都是精致的小情调!”的感叹。上海解放日报发行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朱长元也表示:“锦江都城不但要成为原先上海人记忆中的名片,同时它的原汁原味要影响更多的新上海人,让其了解上海文化,我想锦江都城能够做到。”
书不成字,纸短情长,说不尽上海的历史厚重,道不明几十载的悠悠岁月。锦江都城每一家经典酒店就是一个无法复制的精品,每一间商务酒店都充分融合在地文化,一边传承着上海的古朴,一边融入现代的艺术,在锦江都城,你能感受到上海的过去与现在,历史与繁华。
(原文刊载于迈点网:https://m.meadin.com/details/1/0/158491/0/0 作者:李晓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