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2018年7月23日电 /美通社/ -- 丝路敦煌,古代河西走廊上的明珠。自汉代张骞打通中原与西域的交通之后,古往今来,作为交通枢纽,敦煌不但是军事、经济重镇,在文化艺术上也是中外交融之地。外来的音乐形式、乐器与中国固有的音乐在这里交汇、共存并发展直至融合,成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丝路主题音乐,是无数作曲家、艺术家所向往并青睐的。近半个世纪以来,无数中外作曲家将目光投入到这片神奇的土地所蕴含的艺术积淀上,创作了大量的不同题材的音乐作品。正是在这种契机下,2018年7月16日至7月22日,由刚刚度过60华诞的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荣誉出品,中国乐器协会、敦煌市委宣传部、敦煌国际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敦煌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北京华夏璇音艺术传播中心全程策划执行的“敦煌国乐”大型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系列活动在敦煌成功举行。
为期7天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囊括文化名家讲座、名家音乐会、民族室内乐团比赛、田野音乐考察、音乐片拍摄等从理论到实践的各个层面。汇集了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民族歌舞团等来自全国各地数百人的民乐人。“敦煌杯”中国民族室内乐&乐团比赛是本次活动极具意义的设置,旨在通过乐队比赛的形式,在推动器乐独奏艺术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扩充音乐群体,以及新时代具有中国风格的新作品的创作。大会为此特别邀请了国内知名的演奏家、教育家 -- 鲁日融、吴玉霞、宋飞、张强、魏蔚、王建华、李玲玲、阎爱华、朱江波、高晓鹏、高微,指挥家王爱康、吴强,作曲家杨春林等进行评审与指导。经过激烈角逐,分别评选出特别奖 -- 江南忆胡琴重奏组合、金奖 -- 中央音乐学院五乐琵琶乐团等各类别奖项与组团。
师者,言传身教。活动期间,部分评审专家还为参与者和敦煌市民献上了“敦煌国乐”国乐名家音乐会。中央音乐学院朱江波副教授、中国音乐学院魏蔚教授、南京艺术学院阎爱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高微副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吴强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张强教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吴玉霞副会长、中国戏曲学院宋飞副院长(按演出顺序排序)分别带来了《昭君出塞》《丝路驼铃》《剑器》《大浪淘沙》《袖剑与铜甲金戈》《心经》《火·彩衣姑娘》等传统与创作曲目。除此之外,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旗下的敦煌﹒上海馨忆民族室内乐团,也奉献上了一场具有重要示范性意义的《“敦煌”致敬“敦煌”》音乐会,可谓精彩纷呈。
此次活动期间,在敦煌著名景区鸣沙山,由数百名音乐人组成大乐团,在冉冉晨光中参与拍摄了《大漠晨光》音乐片。活动现场,数百人的民乐队依照古筝、扬琴、琵琶、中阮、柳琴、二胡、打击乐等顺序,在大会指挥下排列成弯月的形状,与背后的月牙泉相映成辉的同时,背倚着鸣沙山。乐团成员们所集体演奏的《长城随想》《敦煌神韵》以磅礴的气势与细腻的笔触交相辉映着中国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两千多年前的汉长城依然屹立在敦煌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中华民族世代薪火相传,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为此次在敦煌进行的音乐艺术活动留下最美的印记。
行者无疆,艺海泛舟离不开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积淀。主办方特别邀请了专家、学者们与参与者一起赴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进行田野音乐考察。对当地的呼麦、马头琴、陶布秀尔、冬不拉等器乐、民歌及舞蹈进行考察与研讨。由于这两地的蒙古族与哈萨克族历史发展十分复杂,其血脉与族群的形成存在特别之处,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所诞生的音乐艺术形式与呈现方式,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此次田野考察,对学界未来对于该地区民族与音乐特征的分析有着重要的导引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活动参与者的理论基础,以用来更好的指导今后的作品演绎与理解,著名民族音乐学家乔建中教授、著名作曲家王丹红博士、敦煌文化学者高德祥先生还为参与者带来了三场艺术讲座。乔建中教授的“满天星斗”对丝绸之路上音乐艺术形式进行了概述性的讲解;王丹红博士的“传统文化与音乐创作”则通过自身的创作历程,来探析其与中国传统音乐之间的关系;高德祥先生的“走进敦煌”使参与者对敦煌的古代历史脉络、地理自然构成与文化艺术传承有一个全方位的概述性了解,并加深了他们对丝绸之路音乐艺术形成及特点的印象。
“敦煌国乐”大型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系列活动是国内少见的将民族音乐表演、比赛、田野考察、理论论坛集一身的活动。活动受到与会专家、敦煌市宣传部、参与者的默契配合与高度肯定。上海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甘肃卫视、酒泉电视台等媒体均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报道。正如举办此次活动的初衷一样,在党中央“一带一路”“民族复兴”的政策方针指引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民族音乐世界里,“敦煌国乐”大型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系列活动为中国民乐的峥嵘事业,奉献上自身应尽的力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