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8年6月4日电 /美通社/ -- 5月29日,2018(第十二届)中国餐饮产业发展大会和中国餐饮行业改革开放40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上,主办方中国烹饪协会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餐饮业取得的辉煌成果。凭借对中国餐饮行业的积极贡献,国际知名酱料品牌李锦记获“互助合作突出贡献企业”荣誉。
“李锦记能够获得今天的辉煌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物质生活也得到了极大改善。李锦记抓住了这次历史机遇,得以快速发展和进步;也因此,非常荣幸、今天获得如此殊荣。”李锦记中国企业事务总监陈姝在领奖时表示。
事实上,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不仅是中国餐饮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40年,也是李锦记这个百年民族品牌铸就辉煌传奇的40年。
“改革开放”带来新的希望
将时间倒回至40年前。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要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改革开放的大幕就此拉开。紧随而来的1979年,邓小平进一步指出:要搞多赚钱的东西,允许个体户开饭店、小卖部等,这大大刺激了餐饮业的发展。于是,街上走南闯北的生意人,以及练摊做买卖的人逐渐增多。1980年9月,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家个体饭馆在北京东城区翠花胡同开张。中国餐饮业迎来历史拐点。此后,大大小小的餐馆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中国各地出现。
此时,远在香港的中式酱料品牌李锦记也迎来了家族事业的转折点。
早在1888年,李锦记的创始人李锦裳先生在广东珠海南水发明蚝油,并创立李锦记。1932年,李锦记将总部迁至香港,同时拓展海外市场。1978年,在中国内地实行改革开放的消息传到香港的时候,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当时李锦记家族的第三代李文达已执掌家业。为了实现从“前店后厂”模式、变革为现代化的工厂企业,当时李文达一方面致力于大量购买现代化生产设备,另外一方面在香港田湾新建厂房,以此期冀能够实现“从作坊向企业和现代公司的方向转变”。
就在香港田湾厂房投入运营的两年后,1984年12月19日,中国和英国签订《中英联合声明》,确定中国在1997年如期收回香港。先后接踵而至的“改革开放”以及“香港回归”两大利好信号,让李文达看到了“新的希望”——此前,李锦记的产品主要是销往海外,特别是美国。而如今,终于有机会尝试进入有着更广阔发展前景的中国内地市场。在李文达看来,诞生在广东珠海的李锦记“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要回到中国内地去。”
看到“新的希望”的,还有外国快餐。借着改革开放的机遇,继1987年第一家肯德基在北京前门开业后,1990年,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营业。外国快餐的进入,不仅为中国餐饮行业带来食品口味上的不同,也带来饮食文化、管理模式、用餐观念的改变。
等待中国市场的“成长”
实际上,就在外国快餐陆续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同时,李锦记也曾挑选了一些在香港销售比较好的酱料品种,投放到中国内地市场。不过,这些精心挑选的酱料进入内地后,并没有立刻得到预期的反应。这主要是因为李锦记在香港生产的产品是按照进口商品来征税的,所以,其价格对于当时的内地居民来说较为昂贵,消费市场只限定在几个大城市的高级酒店和极少量高消费的市民当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内地和香港的生活方式有很大不同,当时内地的菜式相对比较传统,蚝油等李锦记的名牌酱料都不是烹调中的必需品。
即便“遇冷”,李文达也没有失去对内地市场的信心。由于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伴随活跃的人口流动和饮食文化的融合,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中国各个地方菜系开始百花齐放。此前,主要盛行于广东地区的粤菜,逐渐开始在中国内地流行。在粤菜馆请客吃饭,在当时算是非常有面子的事。而点上一道蚝油生菜,则几乎是每一桌客人的选择。李文达相信:“中国人的勤劳举世闻名,用不了多久,会有更多的人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去餐馆吃蚝油生菜,买李锦记的蚝油等各式酱料。所以,要有耐心,等待中国内地市场的成长。”
不久,李文达拟定了这样的发展计划:先在内地建一个生产基地,同时再培育市场,等待着它慢慢成熟。
1993年,李锦记位于广州黄埔的厂房正式开始运营。1995年,为了有更大的空间去生产多种酱料,李锦记开始在广东新会筹建新的、更大的生产基地。经过建设者的努力,在1997年香港回归的前一年,李锦记新会工厂投入使用。黄埔和新会工厂的相继运行,一方面实现了李锦记产品在中国内地的本土化生产,大幅下降了产品价格,让更多的消费者买得起;另外一方面,因为生产基地更加贴近客户,所以有助于李锦记了解内地市场特性,并迅速提高品牌在内地的知名度。
清华大学一位教授曾这样评价李文达:“他好像一个战略家,每次都能看到遥远的机会。那些机会看似遥不可及,但很快就会出现在家族行进的前方。”事实上,后来李锦记所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成就,也的确证明了“战略家”李文达“先建生产基地、再培育市场”这一计划的正确性。
缔造百年品牌的“新传奇”
内地两大生产基地的启用,为李锦记的快速发展插上了翅膀。此后,李锦记在中国内地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逐年提升。
时间到了2008年,在全世界迎来“北京奥运”的时候,李锦记成为北京奥运会酱料供应商。两年后,李锦记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供酱料产品。此外,鉴于李锦记的卓越品质,李锦记还相继成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6年杭州G20峰会、2017年厦门金砖会晤等国际盛事的指定调味品。不仅如此,从2012年起,李锦记的酱料产品还先后随神九、神十和神十一载人飞船进入太空,为宇航员太空生活提供佐餐酱料,李锦记实现“无人的太空也有李锦记”的传奇。
“正是因为有了1978年之后的改革开放,以及1997年的香港回归祖国,我们才能有机会去服务于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G20峰会、金砖会晤和航天事业。”正像李锦记酱料集团主席李惠中说的,“李锦记沾了改革开放的光”。
2015年,作为李锦记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新会生产基地启用连续蒸煮及圆盘制曲系统,把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引进酱油生产工艺及设施之中。设备使用后,不仅大幅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及稳定性,而且也提高了原料利用率及产能。刚刚过去的2017年,新会生产基地再次以“零缺陷”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审核。此前,早在2011年,李锦记就成为美国FDA在中国全国性审核活动开展以来,首家“零缺陷”通过审核的食品企业。
而在产品方面,为了顺应消费者注重健康的需求,近年来,李锦记开发了“减盐不减鲜,美味更健康”的健康系列酱油。2017年,李锦记还推出了健康、美味和方便的沙拉汁系列产品。如今,李锦记200多款产品,已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经过数十年的深耕,李锦记产品在中国内地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知名品牌。改革开放之初在中国内地“遇冷”的情景,早已不复存在。显然,李文达“先建生产基地、再培育市场”这一计划是正确的。
在李锦记取得辉煌的同时,中国餐饮行业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烹饪协会的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8年的40年间,中国餐饮业销售收入从当初的54.8亿跨入4万亿,增长700多倍。
李惠中表示:“今年,李锦记迎来创业130周年。回顾最近几十年的发展,李锦记所迈出的每一步、所获得的每一份辉煌成绩,都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一系列发展机遇密不可分。在改革开放迎来40年这样一个新时代,李锦记将继续秉承‘永远创业精神’,继续为中国餐饮行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中国饮食文化在全世界发扬光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