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8年1月9日电 /美通社/ -- 随着竞争的加剧,各大汽车品牌纷纷斥资研发车联网,希望通过这个“软实力”提高自己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全球最大的研究机构之一凯度TNS的一项最新调研却显示:1/4的车主未积极使用车上配置的车联网功能,其中一成左右的人甚至不确定他们的车辆是否配备该技术。
凯度TNS汽车研究的这项调查面向欧洲、北美和中国的8500多名车主,深入研究用户态度和购买行为。该调研同时显示,在新车的购买因素中,传统的“安全性”(47%)和“油耗”(42%)仍然是消费者的优先考虑因素。购车者对“连通性”的关注度仅为11%,超过半数(56%)的驾驶者在购车时表示不打算或不确定未来会续订这些服务。
凯度TNS的汽车研究副总监董京闻表示:“汽车厂商努力提供高科技产品,以提高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但是消费者并不熟悉这些科技,没能感受到车联网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更不必提对这些科技产生依赖,惯性使用他们了。”
失败的联接
根据凯度TNS的调研,许多车主仍视车联网技术为“附加”功能,而不是汽车主体的一部分。鉴于技术和连通性在车辆性能、安全性和驾驶体验等方面可发挥的作用,这一现象凸显了固化的认知鸿沟。调研显示:全球六成的受访者愿意为导航等驾驶相关的服务付费,对娱乐功能付费的接受度仅为半数。在所有地区,高端品牌车主引领了车联网功能的使用潮流,他们比主流品牌车主更愿意为车联网功能付费。
许多车主(42%)对车辆的自动驾驶系统“了解但并不感兴趣”, 而在中国,情况迥然不同 -- 拥有世界上最“精通技术”车主的中国市场,对技术的接受度不同于其他成熟市场,仅有14%的车主表示对车辆的自动驾驶系统“理解但不感兴趣”。
董京闻指出:“汽车厂商是有机会让消费者更了解车联网服务的。他们可以使这项服务更简便,更个人化,也更能提高驾驶体验。但他们必须得向车主展示车联网功能的重要性,提高使用率并建立信任,既要保证车辆安全,又要确保数据安全。他们必须改变销售联网车辆的方式,亲自展示新技术,简化功能并将其整合到车辆选购过程中,而不是将其作为可选附加功能。”
信任的等式
在驾驶者对汽车安全性和数据安全的认可方面,汽车品牌处于强势地位,相比科技巨头,它们获得了更多信任:37%的消费者表示数据交给汽车品牌感到放心,而表示信任科技品牌的消费者仅有18%。在北欧(瑞典、挪威、芬兰、丹麦)和德国两大市场,汽车厂商更是以51%和49%的高分胜出。除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外,展示技术如何提高驾乘人员的安全性也能吸引消费者:全球44%的车联网功能用户表示,这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功能。
光明的未来
研究显示,消费者对联网汽车的购买欲望强烈,超过半数(北美52%,欧洲53%,中国79%)的消费者计划购买联网汽车,绝大多数人(欧洲和北美洲均为64%)都寻求汽车经销商就这些新兴技术提供指导。有趣的是,在中国,消费者对于经销商渠道的偏好度下降到25%,凸显了中国市场线上沟通的主导地位。这一现象可以归因于中国市场较高的技术接受度,使得多种沟通渠道在这个重要市场中得到发展。
中国是非常有潜力的市场 - 中国消费者(65%)和其他欧洲国家(40%)和北美(32%)的消费者比起来,更加愿意接受车联网功能。他们也更加愿意尝试娱乐资讯方面的功能,比如社交媒体和车载视频及音乐。
比起其他国家,中国市场在对其他车联网科技的接受度上也具有相当大的潜力。比如,75%的中国受访者接受无人驾驶车,这个数字在北美和欧洲只有24%和36%;再比如,不论是纯电动汽车或者是混合动力汽车,79%的中国受访者都表示愿意接受,而在欧洲和北美,接受度只有53%和29%;另外,对于共享汽车,在中国、欧洲和北美的接受度分别为68%、21%,以及8%。
董京闻最后表示:“很多车主认为‘互联’很复杂。汽车品牌与其遵循‘可造之功能必有可买之处”的想法,不如尝试简化界面,满足消费者的核心诉求,并在现有的营销渠道中更有效地宣传其益处,最终扩大市场份额。在欧洲和北美等成熟市场,经销商网络仍然在购买过程中扮演着深受买家信任的重要角色。而在中国,车联网功能接受度遥遥领先,所以情况也正好相反。在这个市场,多渠道模式是关键,汽车品牌必须优先发展线上渠道,以确保一席之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