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7年11月24日电 /美通社/ -- 在今年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智能制造成为了众多工业自动化厂商最为热衷展示的主题之一。正如人们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家供应商面对产业升级转型的巨大市场空间,纷纷亮出优势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向观众和客户交出智能制造的答卷。然而,在智能制造实际落地的过程中,决定项目实施和升级能否成功的却不仅仅是“利器”,还必须有“庖丁解牛”般直达行业需求、痛点的“绝技”才可胜任。
日前,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工业事业部副总裁、过程自动化负责人何林和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工业事业部工业行业中国区负责人张彦达在出席控制工程中文版举办的2017自动化和制造主题峰会时,分享了施耐德电气如何真正让智能制造在各个行业深入切实落地的洞察和见解。
回归本质,解决智能制造行业落地挑战
今年,施耐德电气推出了包含互联互通的产品,边缘控制以及应用、分析与服务这三个层面,面向工业领域的EcoStruxureTM架构,并将其作为了助力用户实现智能制造和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解决方案体系。但有了这样的“利器”,并不意味着施耐德电气可以仅仅停留在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层面来描绘智能制造蓝图,这家公司早已将非常大的功夫,下在了深入钻研行业、推进实际应用落地这个更加长期、艰辛的过程中。
何林认为,看待智能制造不妨回归本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检验智能制造的成效。他谈到,从本质上看,任何一个企业采用任何新的理念、技术或是产品,究其根本目标是要提升这个企业的效益。所以,不管供应商的智能解决方案多么优秀,如果不能为企业带来最终效益的提升,就无法称之为一个成功的应用。
正如多年关注行业的张彦达所概括的,工业企业的核心需求集中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灵活应变和快速上市这四个方面。当前,施耐德电气推进智能制造的每一次行业实践,都立足于在用户这些需求和痛点上获得切实的改善和突破。
“先医后药”深植行业造就独特洞察
帮助每一个不同的用户实施智能制造的过程,其实都意味着应对一次与众不同的挑战,因为不同用户的需求侧重点可谓五花八门。在这方面,何林尤其强调了施耐德电气“先医后药”的方法论,他谈到,面对客户企业,首先要通过调研来了解它的现状,跟企业的管理者一起去发现实际的痛点,才能有的放矢地去提升这个企业的效益。尤其是对于中国这种广泛存在不同规模、不同行业或者不同生产类型企业的巨大市场而言,这样的方法论就更为重要。
何林谈到,施耐德电气能够深入行业的另一个“宝贝”就是多年积累的行业专家和行业生态圈。在这方面,施耐德电气自己的行业专家以及来自合作伙伴、分销商及各个行业业内的专家,都可以在一个共同的生态圈里进行交流和协作,共享一些行业的独到洞察,以及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标准的一些判断。这同样有利于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在拥有统一的领先技术的基础上,更加符合行业多样化的实际需求。
多年来,施耐德电气通过这种对行业和客户的观察和透视,看到了智能制造在当前很多行业实际痛点上的机遇。何林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他谈到当前像冶金等很多传统企业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尽管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难以一言蔽之,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实质上是产和销的脱节,比如企业传统批量化的生产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客户小批量、定制化的产品需求。要解决这一挑战,智能制造中的柔性化生产就是一个非常“对题”的解决途径。
智能制造行业落地重在因地制宜
而具体到在各个行业的智能制造落地,张彦达也分享了很多来自特定行业的实际洞察和应用实践。可以看到,水泥、水务、食品饮料、OEM制造等一系列关务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都存在着各自不同的挑战,那么,如何让智能制造真正在这些领域落地生花呢?
首先,在水泥行业,最大的行业痛点是能耗高,煤、电部分的能耗成本可以占到水泥成本的60%以上;其次,由于水泥的开工率不足70%,所以还存在巨大的利润压力;最后,水泥行业在数字化、智能化方向上的底子较薄,底层的数据采集、自动化基础水平和管理效率不足,难以支撑更高层次上的智能化升级。
据张彦达介绍,针对这些顽疾,施耐德电气非常有针对性地向一系列水泥行业客户提供了包括先进控制系统(APC)和能源管理系统(EMS)等在内的水泥行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取得了显著的能耗优化效果。在其中一个项目,一家水泥厂自2016年项目投运以来,一年仅节省的电费就达到了200万。
而在智慧水务、智慧供热等行业,主要的痛点则变成了减少漏损,以及提高供水、供热管网的运营效率。张彦达谈到,以供水漏损为例,从国内跑冒滴漏普遍存在的30%至40%的水平,要达到国际10%左右的先进水平,其中就存在着巨大的优化空间。针对这类行业的需求,施耐德电气提供的全集成的水务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则包含了WMS漏损控制、AQUIS在线水力模型和TERMIS在线热网模型等“利器”,专门将致力于减少水网中跑冒滴漏的部分以及提高供热部分的效应作为方案的核心亮点。
张彦达谈到,随着云技术的普及,一些原来没有的云工具和远程服务,也不断被纳入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平台,用来满足一些行业在新商业机遇下的需求。以OEM行业为例,施耐德电气已经可以利用 EcoStruxure Machine Advisor机器顾问数字化服务平台,帮助用户对机器进行远程巡检、管理,以及大数据的挖掘和存储,且可以让OEM制造商和最终用户共同受益。对于很多机器制造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出口业务增加却面临跨境维护难的问题,这也将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解决途径。未来,施耐德电气将会用更多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的智能制造新工具,让更多的行业用户收获数字化转型的硕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