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7年11月9日电 /美通社/ -- 当前,日益激烈的全球制造业竞争以及消费升级的趋势,正使得传统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众多制造型企业迫切需要通过引入新技术,实现管理、运营与生产模式的革新,以应对个性化、小批量、快速响应的市场需求趋势。如何利用新技术助力传统制造企业切实摆脱效率低迷、响应迟缓的桎梏,成为了业界关注的话题。
为了探讨这一问题,由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组委会主办,由智能网、国际工业自动化网、ARC咨询顾问集团等参与承办及协办的第三届未来制造高峰论坛于11月6日在上海西郊宾馆拉开了帷幕。结合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深入服务制造业的趋势,与会各方厂商代表积极分享了助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创新理念和方案。
未来“智”造,高峰论道开启创新视角
在会议上,包括施耐德电气、西门子、ABB、罗克韦尔自动化、菲尼克斯电气、三菱电机等一系列知名厂商在内的各方代表纷纷建言献策,针对从工厂数字化升级、技术人才培养,到塑造现代工匠精神等各个角度,进行了思维和观点的充分交流和碰撞。
其中,施耐德电气作为全球能效管理与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的领导者,一向致力于工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的探索。在本届论坛上,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工业事业部智能制造业务负责人李凯也分享了打造透明”智”造数字化的创想,为助推制造业转型提供了创新的视角。
洞察行业,直面制造业“黑匣”困局
众所周知,“中国制造2025”作为指导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其核心目标是引导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而通过工业数字化转型解决生产效率、能耗及质量这三大挑战,则是实现“由大变强”这一目标的必经之途。
李凯谈到,在真正解决以上问题时,首要的挑战往往来源于制造企业在数据、流程和决策等各个方面的不透明。从企业运营的角度来看,传统的工厂好比一个“黑匣子”,其信息的滞后和不可见,阻碍了工厂的管理运营者进行优化的决策和高效的响应。由此可见,透明化的实现,其实是制造企业进行智能化的必要前提。
今天,硬件的广泛连接已经不再是问题,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将互联互通的设备产生的海量数据,通过采集和加工,在正确的时间提供给正确的人,以实现有效的决策。李凯把智慧的制造企业比作人体,他指出,自动化相当于人的四肢,负责执行任务;数字化系统相当于人的神经系统,负责各类信息、指令的联通和传达;而精益的生产运营技术则是智慧的头脑,也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和关键。
提倡透明“智”造,力推数字化工业转型
所以,施耐德电气提倡依托“软硬结合,先软后硬”和“先医后药”的理念,在详尽梳理制造企业需求的前提下,对其转型升级进行有序的整体规划;在实施时,从面向运营级提供的精益运营咨询、数字化平台和服务入手,结合实际需求引入控制级和设备级的各类自动化产品和系统,最终打造一个覆盖全厂的透明“智”造解决方案。
在这方面,施耐德电气推出了基于物联网的EcoStruxure™架构和平台,通过覆盖互联互通的产品,边缘控制以及应用、分析与服务层的完整产品和解决方案,助力用户打造“透明+融合”的工厂架构,实现贯通工厂最底层到最顶层的全程透明化管理。
李凯谈到,从价值维度来看,施耐德电气透明“智”造解决方案最终可以为用户带来两大维度的智能化价值 -- 端到端的智能化和生命周期智能化。其中,端到端的智能化实现了从用户端到供应商端的全程智能,包括从订单自动生成物料采购计划,自动进行排产,并全程对生产中出现的异常进行高效管控;而生命周期智能化的实现,则让企业可以将数字化服务与生产过程、研发过程进行有效连接,形成持续改善的闭环。
可见,这样的透明“智”造解决方案,正是施耐德电气结合物联网技术发展,持续面向制造业引领和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的答卷之一。在今后,施耐德电气还将与合作伙伴、集成商与开发者社区展开广泛协作,为“中国‘智’造”的愿景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