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17年11月1日电 /美通社/ -- 2017年10月29日,第十二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ICG-12,The 12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omics)在深圳国家基因库正式落下帷幕。在此次 ICG-12 上,来自世界二十多个国家、超过 150 名专家学者齐聚深圳,共同探讨科研与学术,推动基因组学发展。此次大会由华大基因集团主办,深圳国家基因库和国际开放型期刊 GigaScience 协办,以“Omics for all”为主题,生物360(http://www.bio360.net)为此次大会的战略合作媒体。
目前 ICG 的顾问委员会由包括 Carl Hahn、George Church、Marc Van Montagu、Peter S Harper、郝柏林、李蓬等在内的 34 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本届大会聚集了来自全球的学者共同研讨,分享最新科研成果,主题涵盖临床基因组学、癌症、生物组和演化组学、META 基因组学、常见病、罕见病、衰老和再生医学、测序和技术进展、生物信息学、生物数据库、精准医学、国际合作计划、植物组学、动物组学、贯穿组学技术、生命伦理和社会影响、计算机与系统生物学等多个领域,覆盖热门话题和民生应用成果等。
在此次 ICG 大会上,世界学者分享了各自研究领域的突破和成果。美国哈佛大学遗传学教授、哈佛医学院基因组研究中心主任 George Church 教授在主题演讲中指出,基因读写技术的发展展现出了超越摩尔定律的优越性,这受益于基因工程、基因编辑等多方面的技术发展;美国史密森尼亚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杰出科学家和植物学馆长 W. John Kress 作了主题科学报告,深入分析了人类世(Anthropocene)的气候变化对动植物间相互关系的影响。
来自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生命科学实验室的 Mathias Uhlen 教授发表了主题演讲“人类的蛋白质图谱 -- 对人类生物学、药物开发和精准医学的影响”。他强调数据共享和技术发展的必要性,二者对生命科学事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副校长、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比较基因组学教授 Kathy Belov 博士用实际案例生动阐述了如何利用基因技术在动物种群中进行控制,例如保护濒危物种、减少动物传染病等。
G.C Andersen Partners LLC 的创始合伙人 Chris Andersen 向大家讲述了近几年心血管领域的发展与基因组学对社会的影响;联合国亚洲和拉丁美洲国际事务副总干事 Alfredo Jefferson 阐述了基因科技将作为全新而重要的手段,来解决全球范围内迫在眉睫的挑战,如贫困和医疗健康方面等;美国专利代理人 Teresa Lang 提到了专利的重要性。专利制度对公司、大学研究人员、研究实验室以及整个社会都是有益的。她表示,中国是第一个拥有超过 100 万的年度专利申请的国家。
另外,在此次为期四天的国际基因组学大会上,不少新项目签约揭牌。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与美国哈佛大学遗传学教授、哈佛医学院基因组研究中心主任 George Church 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结合资源优势,基于深圳国家基因库的合成与编辑平台建立乔治•丘奇合成生物学研究所,聚焦高密度 DNA 存储技术开发、天然产物的生物制作以及基因编辑医学应用三大前沿领域。
华大基因集团联合创始人杨焕明院士与国际著名再生医学研究专家 Lars Bolund 教授为 “Lars Bolund 再生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Bolund 研究所”)揭牌。 “Bolund 研究所”将在 Lars Bolund 的带领下,引进国内外再生医学研究领军人才,汇集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基因编辑、克隆猪、干细胞、生物材料、海洋基因组学等多交叉学科的技术进行再生医学的机理研究、产品和技术开发。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签署联合科研协议,双方将共同推动合成生物学及代谢工程科研教育和场景应用;中国保险学会与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共同发起国内首个保险业与基因科学领域的跨界创新合作平台“基因科技与保险创新实验室”,并举行了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华大的翻译团队历经数年,完成了被誉为遗传咨询领域圣经的《实用遗传咨询》以及生物医学及大数据领域的权威著作《纳米医学》的翻译,也在 ICG-12 上首发。
在本届 ICG 最后一天,由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主办,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遗传学会协办的“科普嘉年华”引起广泛关注。本次科普嘉年华围绕“博物”、“进化”、“人性”、“育才”、“太空”、“古代”、“科幻”、“传媒”等八大主题,全方位展示生命的奥秘,分享科学的乐趣。
自 2006 年第一届 ICG 举办至今已有十二年,ICG 已成为组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年度会议之一。明年将迎来 ICG 的第十三个年头,我们期待在这个平台上见证更多的革命性突破和科技力量给社会带来的进步和发展,以“共享、共有、共为”的理念不断推动基因组学的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