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人,自己富了,却总是想着那些穷人;
有这样一群人,把慈善精神刻在心中,融在血里;
有这样一种责任,拿起来,就放不下了。
下面要讲的,就是一个关于责任的故事……
李安平,1962年9月生,山西省长治县人,无党派人士,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慈善楷模,中国医药卫生行业社会责任孺子牛奖获得者,中国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联盟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副会长,北大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山西省政协常务委员,山西省工商联副主席。
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的前身,是创立于1993年的振东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于1993年底建起了山西长治地区的第一座个体加油站,用七年时间,已经拥有了47座加油站和两座油库,成为中国除主流渠道外最大的民营石油连锁企业。2000年,由于国家政策调整,振东被迫转型,于2003年正式进入制药领域,用八年时间,打造成为山西省首个创业板上市企业。如今的振东,已发展成为一个涉及“中西制药、保健食品、健康护理用品、农业开发、文化旅游”等五大产业,拥有32家子公司、5000余名员工的大型健康产业集团,在山西省百强企业中排名31位,在全国医药工业百强中排名57位,2016年上缴税金3.5亿元。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扶贫先进单位、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单位、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际联合研究示范企业、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14项;拥有我国中医药行业唯一的国际合作科研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振东集团总裁李安平(左)
作为从太行老区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企业家,李安平历来把承担社会责任当成自己的使命。振东从成立之日起,选择“振东”(振兴家乡长治县东和村)这个名字,选择十月一日这个光辉的日子开业,就体现了振东的价值取向。二十四年来,在以李安平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带领下,振东人在努力做精做强企业的历程中,始终用行动来诠释振东集团“与民同富,与家同兴,与国同强”的价值理念,在公益慈善、产业扶贫等活动中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砥砺奋进,为社会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截至目前,振东集团各类慈善公益活动累计资助金额已超3亿元,受助人数达上万人次。
一、慈善法则 用制度来定义
从创业始,为尽快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振东集团先后投资350万元为家乡修建柏油马路、村中心主要街道,并对家乡大小街巷进行硬化、绿化、美化;投资60万元解决东和村电网改造,使全村1200余户4000余人受益;投资130万元为家乡打深井并完成了自来水安装工程;投资310万元为家乡兴建了老年活动中心;投资500万元建起了乡卫生院。
在国家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时挺身而出,为祖国献上振东的一份爱心。2008年南方遭遇雪灾时,振东捐款53万元;2008年汶川大地震,李安平总裁是全国第一位赶赴灾区的企业家,他组织的救灾团队成功救出8位受困者,其中5人生还。公司还包专机两架为灾区捐赠1000多万元的急需药品,员工献血30万毫升,捐款120多万元,同时为长治医学院87名四川籍学生捐款58万元。除此之外,振东还决定对长治医学院在本次地震灾害重灾区中招收的11名学生进行资助,每名学生每年8000元直至毕业,两项捐款共计102万元。2010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振东再次组织车队千里奔赴灾区捐赠价值508万元的一线救急药品,员工在第一时间自发组织捐款91.6万元。2013年雅安芦山县发生地震,振东员工一天内为灾区筹集善款200多万元。同时,公司向灾区捐赠价值500余万元的急需药物。振东泰盛制药、振东健康科技用品公司迅速动员,紧急生产灾区急需药品和物资。地震后第三日,振东志愿者服务队便带着为灾区紧急生产的价值525万元的急需药品、物资以及5000余名兄弟姐妹的爱心和真情,连夜奔赴灾区一线,为在地震中受伤的病员提供了及时治疗的支援。
2008年汶川地震振东集团捐赠药品
从为家乡修路到奔走国难,李安平说,这是他和振东共同的成长。振东集团自1993年创立起就开始投身公益慈善,但随着影响力越来越大,逐渐到公司寻求帮助的老百姓越来越多,为了让这项工作得以有序进行,公司决定将慈善事业法定化,特成立“扶贫济困委员会”,下设“扶贫办”,并设定了“三日一天使”——把每年八月第四个周日设立为针对贫困学生的“扶贫济困日”,已举办十九届,资助范围覆盖长治、晋城、晋中等多个地市;把每年冬至日设立为针对孤儿、孤寡老人、残疾人和特困家庭的“冬助日”,已举办十八届,救助范围从长治地区逐渐延伸至周边多个地市;针对各公司、网点所在地60岁以上老人设立的“敬老日”,每年腊月二十三就会送去米、面、油、保暖衣物等生活必需品,已坚持23年;注册7000万元成立针对全国特困病残群体的“仁爱天使基金”,面向全国发起了由公司、遍布全国的业务员和医生三方组成的振东“中华仁爱天使”救助活动,已运行11年。
二、产业扶贫 破解深度贫困
脱贫攻坚是和平时期的一场“硬仗”,深度贫困群体又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任务,则必然是“硬仗中的硬仗”。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工作进入目前阶段,要重点研究解决深度贫困问题,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山西省平顺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62个行政村,有230个是贫困村。平顺,过去由于不平不顺而致贫;如今,同样是不平不顺,而全域性产业规划布局的实施,使得生态旅游、中药材种植、光伏风能等产业项目风生水起。分步骤、有节点地实现全县域的稳定、精准脱贫,全县设定2019年脱贫摘帽的目标。那么,平顺县凭什么敢在同样的生态环境里立下提前一年摘掉贫困县帽子的军令状?产业介入是如何使平顺变劣势为优势,带动千家万户实现脱贫致富呢?
平顺地处太行山脉深处,海拔300米到1800米的落差,造就了当地丰厚的中药材自然资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帮助农民实现产业脱贫,振东集团在国家级贫困县平顺县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推出了“公司+政府+专业合作社+基地”的模式,由公司投资垫付,和农民签订最低保护价协议,在采收季节,药材价格高于保护价时,公司按市场价收购中药材,低于保护价时按保护价收购,保证了农民的收益。目前振东在平顺建立了50.34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和6万平米的仓储基地,安置贫困户就业300余人,人均年增收入1.2万元。到 2016年底,全县种植中药材的户数达到2万户,其中贫困户4000 余户、贫困人口1.2万余人,中药材总收入达到2.16亿元,农民人均药材收入1600 余元。同时,振东在黎城、壶关、潞城、左权、和顺、中阳、浑源也都种植了中药材。年人均收入增长930余元,给1.6万农民带来了稳定收入。
2016年3月,振东率先在平顺县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实行“包村到户,责任到人”的模式,一个老总包一个片、一个中层帮扶一个村,三到五人对接一个贫困户,并根据职务高低和贫困程度确定包村负责人,职务越高承包的贫困村贫困程度越深。包村责任人必须深入乡镇、村委以及贫困户家中和田间地头,根据村情和各家状况,制定精准帮扶措施。对缺乏组织意识,散、乱、差的贫困户,帮助其建立经济合作社,促进农户之间互助合作;对因文化、技术差在外打工失败后返乡致贫的贫困群众,给予适当补贴,鼓励他们带头组织周围村民成立小型互助组;对部分年龄偏大、劳动能力弱的贫困群众,为其添置除草机、拖拉机等轻型易操作的机械设备,降低劳动强度;对部分因残致贫的村民,征求村民意愿,合理确定适合其发展的方案;对个别脱贫意识薄弱的贫困群众,根据平顺荒山荒坡多的实际情况,帮助其投资种植易管理、利生态、长收益的野生中药材品种,助其增收。目前长治总部36名高管,160名经理,980名员工精准帮扶平顺县78个村,贫困户6490户,贫困人口16446人。2016年,共脱贫19个村,950户,2844人。2017年4月26日,全国产业扶贫现场观摩会在平顺县召开,参会的各级领导对振东集团在平顺县实施的产业扶贫模式及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种植技术现场培训
下一步振东集团仍将全力推进扶贫事业,在平顺形成种子繁育、基地化种植、产地初加工、现代仓储物流的产业化全链条,制定十个大宗中药材标准,建设全国最大的连翘生产基地和潞党参生产基地,打造现代化、可追溯的物流和营销体系,努力将平顺打造成中国中药材基地化种植第一县;计划到2018年,平顺中药材基地面积发展到60万亩,总产值达到6亿元,农民人均增收2600元左右;到2020年,基地面积发展到100万亩,中药材总产值达到8亿元,带动平顺4万农户以及周边壶关、潞城、黎城、左权的2万农户增收致富,主产区药农收入人均5000元以上。
三、扶志扶智 投身教育扶贫
贫困人口长期在深度贫困的状态中,时间久了就不觉得贫困有什么不妥,更可怕的是,集中连片地区的贫困人口会慢慢认为,大家都穷,穷也就不再是一个问题了。一旦人们在心理上对贫穷习以为常,脱贫工作就会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不足是目前脱贫攻坚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甚至在一些地区还出现了农民争当贫困户的现象。少数建档立卡贫困户,进去了不想出来;本来进不去的,有人还想各种办法争取进入。还有些贫困户错误地认为脱不脱贫是政府的事情,是政府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扶贫一定不能仅仅依靠物质手段,还必须“两条腿走路”,特别要重视扶志扶智。
扶志扶智的根本在于教育扶贫。为支持家乡教育事业,振东在1995年投资120余万元,兴建了现代化的“振东中学”,解决了东和乡700多名学子的上学问题;2005年,投资100多万元兴建了现代化的“振东小学”,并坚持每年出资20万元用于对振东中学、小学模范教师和优秀学生的奖励和教学设施的改善;每年六一儿童节,公司还为驻地学校和各网点学校赠送图书、学习用具,目前已累计捐赠图书、学习用品达100余万元;公司中层以上干部还与孤儿“一对一”结对子,关爱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李安平的家乡地处上党老区,经济基础薄弱,许多老百姓含辛茹苦地供养着孩子们读书,每到高考前夕,家长们盼着孩子们能顺利考入大学,可又发愁高昂的费用。9月是莘莘学子满怀喜悦将要踏入大学校门的季节,可是很多家庭面对录取通知书却愁眉不展,万般无奈之际,他们想到了刚刚发展起来的振东公司,想到了李安平这个热心肠。当他们把自己的困难向李安平倾诉时,他二话没说、立即安排解决这些孩子们的上学费用。此后每到8月,李安平都得占用大量的工作时间接待前来求助的学生家长,这样的境况持续了两三年。李安平想到这是一个长期的帮扶工作,需要用制度把它法定下来。经董事会研究决定,把每年八月的最后一个周日确定为“扶贫济困日”,同时迅速制定了贫困大学生救助标准、背景调研等一系列相关制度,振东的助学事业有了科学的帮扶标准,并通过当地教育部门、民政部门向社会发出救助贫困学生的通知,把振东的爱心推向了全社会!同时,各省区经理、业务员与公司资助的大学生成立了联谊会,为他们解决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效果显著。
扶贫济困日资助大会现场
四、爱心传承 意义非凡无价
“把我的工资捐出来用于帮助那些贫困生,这仅仅是我回报社会的开始。”今年8月27日,振东集团第十九届扶贫济困日资助大会现场,来自山西长治的李雪将自己工作后的首月工资2130元,放进了捐款箱,捐给了振东仁爱天使基金会。2年前,媒体以《父母以死相逼,寒门兄妹学子跪别父母返校》为题,报道了寒门兄妹李超、李雪的故事,感动千万网友。如今,哥哥李超大学毕业备战考研,妹妹李雪大学毕业后成了一名重点中学的老师。在当天的资助大会现场,李雪成了台下众多寒门学子的榜样,李雪在发言席上动情地说:“曾经我和哥哥也和你们一样无奈,是振东这个助学平台,改变了我们兄妹的人生,带给了我们温暖,给予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是振东这个平台改变了我家的困境,使我家一天天的好转,让我们学业有成,走向社会。我也要尽最大努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今天将我第一个月工资用于爱心助学,就是为了将振东集团的爱心正能量传递延续下去,这仅仅是个开始。”
当年跪别父母的姐姐李雪毕业后捐出首月工资
这不仅仅是李雪传递爱心开始,也是振东爱心传递的一个缩影。2014年扶贫济困日资助大会上,35名受振东资助学成归来的学子,把工作后的第一个份工资合计3.1万元,捐给了仁爱天使基金,并向全社会的学子们发出倡议,人人争做爱心传递者,去照亮和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今年资助大会活动现场,还有很多爱心人士被孩子们的感恩之心所感动,纷纷慷慨解囊,奉献自己的爱心。一位在现场进行活动报道的记者,倍受感染,现场捐出自己一个月的工资,他8岁的女儿也拿着自己平日里积攒零用钱的存钱罐来到现场,并全部捐献出来。一位房地产公司老总在振东慈善精神的感召下,连续四年通过仁爱天使平台奉献自己的爱心,今年再为8名同学现场资助3万元……在爱心满满的现场,很多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一家企业要做到百年昌盛,很难;但从企业延伸出来的爱心传承,一定可以代代相传。从这个角度上看,振东今天所做的一切,意义非凡,振东的大爱精神,是无价的。
振东集团工会主席李志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坚持资助贫困学子和贫困家庭让爱心永远传承下去,是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课题,我们只有加倍努力做好企业,才能尽力量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分忧,为国家强盛奉献。”二十多年时光荏苒,李安平的慈善事业一直在延续,在他的倡导和坚持下,“没有爱心的人不得重用,没有爱心的人不要来振东”,这已经成为振东集团一条不成文的制度,同时也成为振东的企业精神。从形成规则和制度的已历十九年的扶贫济困日资助活动以来,振东经历了坎坎坷坷、风风雨雨,即便是企业效益不好的时候,振东人也放不下了这份责任。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可慈善文化和正能量精神,早已成为振东的企业文化,融入了每个振东人的血液里。
已经身背很多荣誉光环的李安平,把这样一句温暖的话语传递给这个世界,“站在上党盆地,东和村是我的家乡;走出太行山,长治是我的家乡;站在首都,山西是我的家乡;站在国外,祖国就是我的家乡。我一直这样说,也一直这样做。爱我家乡、帮扶家乡、振兴家乡,是我毕生放不下的追求,也是振东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